[实用新型]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0455.6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远洋特种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19/00 | 分类号: | A62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投射 灭火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其规模逐渐变大。当森林火灾发生在一些消防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如原始森林、热带丛林、山区、峡谷或沟壑等地理条件苛刻的区域,或受有毒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区域,最有效的灭火工具就是飞机或直升机。
目前,利用飞机(或直升机)灭火的主要方法是飞行员驾驶飞机从低空(火场上方20-30米处)飞过,将飞机中携带的水或其它灭火剂喷洒到火源上,以扑灭火灾。
但是,火灾消耗了地面附近的大量氧气,还带来了浓烟和火场上方复杂且强大的上升气流,这都给飞行带来了危险因素。
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以防止飞机进行灭火作业时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提高灭火作业的安全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用以解决飞机进行灭火作业时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的问题,实现提高灭火作业的安全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体、设置在连接体中且部分凸出于连接体底面的密封药筒、与密封药筒相连接的引爆装置和设置在连接体底部的软质储存容器;
密封药筒中装填有发射药,软质储存容器中设置有灭火介质容纳腔。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为锥台体。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的顶部连接有与载机相连接的钢丝绳。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包括多根支杆组成的骨架和设置在骨架内用于存放配重的弹性薄膜袋。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引爆装置包括与密封药筒顶部相连接的预存筒、设置在预存筒上方的底火。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底火为延缓行动的化学底火或者电控底火或遥控电底火。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下方设置有多个软质储存容器。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每一软质储存容器中灭火介质的上方均设置有引爆装置和密封药筒,多个引爆装置之间通过至少一根引火线相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下方的中央设置有一个软质储存容器,其它软质储存容器围绕位于中央的软质储存容器呈环形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位于中央的软质储存容器中的密封药筒的体积大于其它软质储存容器中密封药筒的体积。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时,利用连接体将其悬挂于飞机或直升机上。在飞行至适当位置时,操作人员手动或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引爆装置点燃位于密封药筒中的发射药,产生的冲击波迅速毁掉填充物和薄膜并搅动灭火介质而形成远延伸气体动力流,带有强大的气流载体向下方喷射,形成锥状脉冲涡流。
与传统的自然喷洒灭火介质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利用发射药将灭火介质在短时间内喷射出软质存储罐,形成锥状脉冲涡流,以高效地扑灭高、低空火灾。载机无需在火场中低空飞行,从而避免了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等情况,提高了灭火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的示意图;
图2为设置有多个软质储存容器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的示意图;
图3为利用悬挂平台组合多个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的示意图。
以上图1-3中:
连接体1、骨架11、弹性薄膜袋12、密封药筒2、引爆装置3、预存筒31、底火32、软质储存容器4和悬挂平台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用以解决飞机进行灭火作业时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的问题,实现提高灭火作业的安全性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远洋特种工业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远洋特种工业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0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轻型消防车
- 下一篇:基于区域温度检测的粮仓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