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电缆铺设施工的电缆盘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0827.5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权;李世栋;林团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市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电缆 铺设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盘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电缆线路逐年增大。电缆线路在铺设过程中需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电缆盘井,将备用电缆缠绕成圈之后堆叠在电缆盘井内,便于以后修理或线路变化之用。参照图1至图3,现有的3×3米电缆盘井包括上端敞口且其侧壁上开设有电缆进口21’和电缆出口22’的框形的井体1’,井体1’上端盖合有盖板2’,该结构由于盖板2’尺寸大,需要在井体1’的上端中部设置一悬梁3’,用以支撑盖板2’,由于悬梁3’横跨在井体1’中部且其两侧端与井体1’的侧壁浇注成一体,在盘绕电缆时由于悬梁3’的阻挡,操作者需要进入井体1’内作业,而且需要时时小心头部不被悬梁碰触,这给盘电缆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电缆铺设施工的电缆盘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电缆铺设施工的电缆盘井,包括上端敞口且其侧壁上开设有电缆进口和电缆出口的框形的井体,井体上端盖合有盖板,所述井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盖板的框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从井体的底部延伸至盖板下端,支撑柱的外侧壁与井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空隙,且支撑柱的两对立侧壁的上端分别与井体对应的侧壁之间可拆卸地嵌装有用于支撑盖板的活动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柱两对立侧壁的上端均设置有嵌装活动梁的卡槽,所述井体与上述两个卡槽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形成朝向支撑柱凸出的栓柱,栓柱的上端与盖板之间形成有与卡槽配合使用的用于嵌装活动梁的卡位。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便于打开盖板的起盖孔。
进一步,所述盖板为钢纤维混凝土盖板。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周边焊接有扁钢包边。
进一步,所述井体的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其内填充有粗沙的集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井体的中部设置支撑柱,并使支撑柱的外侧壁与井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空隙,用于盘绕电缆,同时通过在支撑柱的两对立侧壁与井体对应的侧壁之间可拆卸嵌装活动梁,当施工放置或者取用电缆时,只需将盖板打开,取出支撑柱一侧或者两侧的活动梁,即可在支撑柱安装有活动梁的一侧或者两侧盘绕电缆或者取用电缆,由于少了活动梁的阻碍,施工者无需进入井体内操作,更无需时时担心头部会被碰撞,站在地面即可完成操作,方便电缆敷设施工,当施工完毕后,将活动梁重新嵌装入原来的位置,再盖上盖板,活动梁又可用作支撑盖板,避免盖板断裂坍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电缆盘井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盘井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电缆铺设施工的电缆盘井,包括上端敞口且其侧壁上开设有电缆进口和电缆出口的框形的井体1,所述井体1设置于电缆沟10内,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井体1上的电缆进口和电缆出口用于连接电缆传输管,其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井体1的同一侧壁上开设电缆进口和电缆出口,也可以在井体1的不同侧壁上分别开设电缆进口和电缆出口,所述井体1的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其内填充有粗沙的集水口5,集水口5利于将井体1内的积水及时排出,防止积水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同时集水口5内填充有粗沙,防止老鼠等动物从集水口5处进入井体1内撕咬电缆,保证了电缆的安全运行。所述井体1上端盖合有盖板2,盖板2上端面与地面平齐,优选地,所述盖板2为钢纤维混凝土盖板2,盖板2的周边焊接有扁钢包边,其大大增强了盖板2的强度,使其不易断裂。为了方便打开盖板2对电缆盘井内的备用电缆使用,所述盖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便于打开盖板2的起盖孔21,用铁钩钩在起盖孔21上即可提起并移开盖板2,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该结构无需在盖板2的外边缘和井体1之间预留较大空隙来插入撬棍撬开盖板2,防止盖板2外边缘受损,同时避免盖板2与井体1之间的缝隙过大而造成井体1内积水严重或者影响行人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市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鹤山市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0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68Ga络合物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异氰酸酯偶联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