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1023.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匡磊;赵向斌;李志波;李斌;邢学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低温制冷设备的换热器,尤其是一种混合回气套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目前,低温制冷设备所应用的制冷系统换热器是使两种制冷剂各自回到压缩机,浪费内管制冷剂冷量,从而导致系统制冷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低温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用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内管及外管,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组成同心套管,所述套管螺旋成管盘,所述管盘中心处的外管设有开口。
优选地,内管进口连接分离器,内管出口连接蒸发器的进管。
优选地,外管进口连接分离器,外管出口连接压缩机。
优选地,开口连接蒸发器的出管。
优选地,套管经锡焊固定为管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组成同心套管,使内管与外管内的制冷剂充分进行热交换。
套管螺旋成管盘,套管经锡焊固定为管盘,充分利用空间,可随意延长套管长度。
内管进口连接分离器,内管出口处连接蒸发器的进管,外管进口连接分离器,外管出口连接压缩机,开口连接蒸发器的出管。混合制冷剂先经压缩机压缩,再进入分离器分离,一种制冷剂进入内管,一种制冷剂进入外管;内管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蒸发降温后进入外管,两种制冷剂混合后经外管回到压缩机。形成循环的换热制冷过程。并且,混合后的制冷剂可以对换热器二次降温,充分利用内管的冷量,增加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套管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套管式换热器侧视图。
图3为一种套管式换热器俯视图。
图4为制冷剂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内管9及外管8,内管9位于外管8内部组成同心套管2,使内管9与外管8的制冷剂充分进行热交换。套管2螺旋成管盘1,管盘1中心处的外管设有开口。内管进口4连接分离器,内管出口7处连接蒸发器的进管,外管进口5连接分离器,外管出口6连接压缩机,开口连接蒸发器的出管3。混合制冷剂先经压缩机压缩,再进入分离器分离,一种制冷剂进入内管,一种制冷剂进入外管;内管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蒸发降温后进入外管,两种制冷剂混合后经外管回到压缩机,形成循环的换热制冷过程。并且,混合后的制冷剂可以对换热器二次降温,充分利用内管的冷量,增加制冷效果。套管经锡焊固定为管盘,可根据制冷设备容积大小增减套管的长度。
内管与外管的制冷剂可同向流动,也可逆向流动。依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截面尺寸,以提高流体速度,增大两侧流体的传热系数。套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制冷降温效果好。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指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1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一种活性黑染料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