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两用的连续循环钻井分流管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3868.X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马金山;齐金涛;赵福优;魏臣兴;徐海潮;魏立明;黄强;郑燕阳;魏凯;李征;季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12 | 分类号: | E21B21/12;E21B2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连续 循环 钻井 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行业钻井工程中使用的地面分流管汇,特别涉及一种气液两用的连续循环钻井分流管汇。
背景技术
在钻井作业过程中,当接单根或立柱以及起下钻时,由于停泵或开泵,会引起井下压力的波动,从而带来一系列井下复杂问题。连续循环钻井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该技术通过远程遥控切换钻井循环介质流通路径,结合钻柱上的连续循环阀实现接卸单根或立柱时的连续循环,维持恒定的钻井循环排量和当量密度,防止接卸单根或立柱时停止循环引起的井壁坍塌、溢流、沉砂卡钻等事故复杂的发生;同时气体钻井时还可以持续不断的携带进入井筒内的地层水,防止水在井内的积聚、浸泡井壁,避免出现过高的注入压力,避免气体钻井井下复杂的发生;在充气、泡沫钻井时可以避免钻具内和环空气液分离,保证井筒内维持恒定的流体柱压力和注入压力。
目前,国内外连续循环钻井采用的分流管汇能够实现简易的流道分流切换功能,但并没有考虑到气体与液体的差别。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采用气体连续循环钻井时,常规的简易分流管汇即可满足要求,但对于液相或充气钻井时,常规的分流管汇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当主通路循环时,从上游主干路对旁通路进行分流充填增压,此时会造成主干路大量流体进入旁通路,从而导致主通路流量减少、压力瞬降严重;或旁通路循环时,从上游主干路对主通路进行分流充填增压,此时会造成主干路大量流体进入主通路,从而导致旁通路流量减少、压力瞬降严重。这些将最终影响钻井循环介质当量循环密度,失去了连续循环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钻井液、气体和充气钻井等石油、天然气行业气液两用的连续循环钻井过程中使用的分流管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两用的连续循环钻井分流管汇,包括由多个短管通过法兰连接而成的主通路、旁通路、充填通路、增压通路和泄压通路,在各通路上分别设置有阀门;所述主通路上依次包括管入口接头,第三手动阀,立管主阀,第二手动阀和去立管接头;所述旁通路上依次包括所述入口接头,所述第三手动阀,旁通主阀,去旁通接头;所述充填通路上依次包括充填接头,单流阀,立管副阀,所述第二手动阀,所述去立管接头形成的主通路充填通路和所述充填接头,所述单流阀,旁通副阀,所述去旁通接头形成的旁通路充填通路;所述增压通路上依次包括所述入口接头,所述第三手动阀,增压平板阀,增压阀,所述立管副阀,所述第二手动阀,所述去立管接头形成的主通路增压通路和所述入口接头,所述第三手动阀,所述增压平板阀,所述增压阀,所述旁通副阀,去旁通接头形成的旁通路增压通路;所述泄压通路上依次包括所述去立管接头,所述第二手动阀,所述立管副阀,泄压阀,泄压接头主通路泄压形成的主通路泄压通路和所述去旁通接头,所述旁通副阀,所述泄压阀,所述泄压接头形成的旁通路泄压通路。
所述主通路和上旁通路上分别设有压力表。
所述立管主阀、立管副阀、泄压阀、增压阀、增压平板阀、旁通副阀、旁通主阀均为液动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连续循环钻井分流管汇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可拆分,易于维护,实现了不同钻井循环介质条件下的连续循环钻井,且流道切换时,压力平稳过渡,避免了当量循环密度的波动引起的井下复杂问题,从而达到缩短钻井周期、有效降低钻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液两用的连续循环钻井分流管汇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入口接头 2.去立管接头 3.充填接头
4.泄压接头 5.去旁通接头 6.第一手动阀
7.第二手动阀 8.第三手动阀 9.立管主阀
10.立管副阀 11.单流阀 12.泄压阀
13.增压阀 14.增压平板阀 15.旁通副阀
16.旁通主阀 17.主通路压力表 18.旁通路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38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进风闭式复合流冷却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外置U形水轮机的工业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