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式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腔体密封性试漏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5930.9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7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叶锦瑞;盛启亮;何德道;赵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G01M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零部件 密封性 试漏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密封性的试漏工作台,具体涉及一种对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腔体进行密封性试漏而配备的密封性试漏台。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产业中,各腔体类零件一般都是采用铝合金铸造工艺,如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曲轴箱、歧管等。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需要对具有腔体类零件进行密封性试验,来保证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气、漏水、漏油现象。再者,采用铝合金铸造工艺生产的腔体类零件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铸造缺陷,在现有的检测设备中难以准确找到该腔体类零件出现铸造缺陷的具体位置,准确度差、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准确寻找出零件腔体密封问题的湿式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腔体密封性试漏台。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湿式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腔体密封性试漏台,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的两外侧边上通过气缸安装座均装有拉杆式气缸,在该箱体内、并在该拉杆式气缸的活塞杆上装有台式内凹型托盘,该台式内凹型托盘由拉杆式气缸带动而在箱体内进行升降;在所述箱体的后侧部装有气管接头,在所述箱体的侧边装有与所述拉杆式气缸分别相连的操作面板和微电脑控制柜。
本发明为升降工作台水箱结构,利用气缸推动台式内凹型托盘上下运动,是密封腔体类零件生产线比较经济、实惠的湿式密封性试漏台,其通用性比较强,可以适应各种密封腔体类零件的密封性试验,只要将不同密封腔体类零件设计夹具放在该密封性试漏台的托盘上,将夹具及产品下降浸入箱体(水箱)中,就可达到试验之目的,湿式密封性试漏能快速、准确地反应出具体位置,其以高压气体为介质,各类密封性腔体铸造缺陷位置在箱体水中会产生气泡,从而帮助解决铝合金铸造产生的气密性缺陷问题。本发明具有自动化操作、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等特点,普遍用于汽车发动机零件制造生产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台式内凹型托盘处于下降状态)。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轴向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可知,本发明湿式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腔体密封性试漏台,包括箱体4(即水箱),在所述箱体4的两外侧边上通过气缸安装座1均装有拉杆式气缸12(标准型),在该箱体4内、并在该拉杆式气缸12的活塞杆上装有台式内凹型托盘14,该台式内凹型托盘由拉杆式气缸带动而在箱体内进行升降;在所述箱体4的后侧部装有气管接头18(快插式,含气管与空压机相接),将从微电脑控制柜16出来的气管集中化,根据不同的产品夹具进行动作分配,气管接头设计为快插式,在更换产品夹具进行不同密封腔体密封性试验时候,可以达到快速更换目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所述箱体4的侧边还装有与所述拉杆式气缸12分别相连的操作面板17和微电脑控制柜16(PLC),以形成强大的控制程序方式,控制面板上分布有各种控制按钮,对产品夹具和通用型腔体湿式密封性试漏台能实现各种动作,包括台式内凹型托盘升降运动、产品夹具对零件腔体的密封动作、对密封的零件腔体进行高压充气等等。
在所述气缸安装座1上通过导向杆轴承9(直线式)装有导向杆10,该导向杆10处于拉杆式气缸12的两侧并与台式内凹型托盘14相接,起到导向作用。在所述箱体4的两侧内壁装有直线式滑槽7(四根焊接固定),在所述台式内凹型托盘14的底部装有轴承安装支架5,在该轴承安装支架5的两端、并在台式内凹型托盘14的底部两端上装有深沟球式托盘轴承6,该托盘轴承6与直线式滑槽7相配合。台式内凹型托盘14、轴承安装支架5和深沟球式托盘轴承6的组装形成用于本发明的零件腔体安装及试漏工作台部分,深沟球式托盘轴承6与直线式滑槽7配合上下滚动,避免台式内凹型托盘在升降工作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59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