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品粉矿永磁干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6716.5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玉阁 |
主分类号: | B03C1/18 | 分类号: | B03C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599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品粉矿 永磁 干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品粉矿永磁干选机,属于磁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选机只适用于磁性较强的磁铁矿石,不适用于弱磁性矿石,目前对于含铁量较小的弱磁性铁矿石粉矿的选矿方法主要是采用湿式顺溜槽体的筒式永磁磁选机,采用湿式顺溜槽体的筒式永磁磁选机选矿,会产生大量的泥浆式尾矿,而现有技术中对泥浆式尾矿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修建尾矿库,通过自然沉淀的方法进行过滤处理,将上面澄清的水进行回收利用;修建尾矿库不仅占地面积大,建造、维修成本高,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种具有高势能的尾矿库被人们称为“人造泥石流”,一旦尾矿库决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将受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制造一种既可以大大提高低品粉矿品位,又能减少泥浆式尾矿的高效干式磁选机,是整个磁选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低品粉矿永磁干选机;该干选机内设置有可旋转的磁系结构,具有磁场强度高、磁场梯度大、磁场作用力深度高的优点,选矿时,在旋转磁系的高速转动下,磁选滚筒上的矿石形成磁性链束,并在磁选滚筒上做高速翻转、抖动、抛甩运动,能够使夹杂在粉矿中的非磁性尾矿最大程度的被抛出,从而得到更多的高品位精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低品粉矿永磁干选机,它由箱体、驱动滚筒、U型输送带、旋转磁系、磁选滚筒、精矿出口、分料装置、尾矿出口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在箱体内设置有驱动滚筒和磁选滚筒,驱动滚筒和磁选滚筒之间通过U型输送带相连接;磁选滚筒内设置有旋转磁系,所述的旋转磁系由不锈钢辐板、磁轭板、纯铁轭板、中轴、扇形磁组、排斥磁组和瓦形磁组组成,在中轴上焊接有不锈钢辐板,不锈钢辐板上固定有磁轭板,磁轭板上固定有纯铁轭板,纯铁轭板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扇形磁组、排斥磁组和瓦形磁组,在两个相邻的扇形磁组之间相间设置有三个排斥磁组和两个瓦形磁组,所述的扇形磁组由若干个扇形磁块和若干个高导磁性纯铁块组成,相邻的两个扇形磁块之间设置有一个高导磁性纯铁块,所述的排斥磁组由若干个排斥磁块组成,所述的瓦形磁组由若干个瓦形磁块组成;磁选滚筒两端设置有端盖,端盖的中部设置有轴承,磁选滚筒通过轴承固定在中轴上,中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箱体上;在箱体的上端与磁选滚筒相对应处设置有进料口,在箱体内磁选滚筒的下端设置有分料装置,分料装置与箱体之间形成精矿出口和尾矿出口。
所述的扇形磁组中每相邻的两个扇形磁块之间极性相同。
在圆周方向每相邻的两组瓦形磁组极性交替排列。
所述的旋转磁系与磁选滚筒运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干选机内设置有可旋转的磁系结构,具有磁场强度高、磁场梯度大、磁场作用力深度高的优点,选矿时,在旋转磁系的高速转动下,磁选滚筒上的矿石形成磁性链束,并在磁选滚筒上做高速翻转、抖动、抛甩运动,能够使夹杂在粉矿中的非磁性尾矿最大程度的被抛出,从而更多的高品位精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品粉矿永磁干选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转磁系的部分轴向、圆周方向磁块排布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各个部分由下列阿拉伯数字表示:
1.箱体、2.驱动滚筒、3.U型输送带、4.不锈钢辐板、5.磁轭板、6.纯铁轭板、7.磁选滚筒、8.进料口、9.中轴、10.扇形磁组、11.排斥磁组、12.瓦形磁组、13.精矿出口、14.分料装置、15.尾矿出口、16.高导磁性纯铁块、17.排斥磁块、18.扇形磁块、19.瓦形磁块。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低品粉矿永磁干选机,它由箱体1、驱动滚筒2、U型输送带3、旋转磁系、磁选滚筒7、精矿出口13、分料装置14、尾矿出口15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在箱体1内设置有驱动滚筒2和磁选滚筒7,驱动滚筒2和磁选滚筒7之间通过U型输送带3相连接,磁选滚筒7内设置有旋转磁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玉阁,未经郭玉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6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