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0821.9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1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涛;谢国庆;侯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张耀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辐射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能量转换装置,移动台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天线转换成电信号,供基站处理;反向地,基站将电信号通过天线转换成电磁信号在自由空间中进行传播,移动台可以随机接收,从而实现通信系统的双向通信。基站天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小型化,而天线的宽度直接影响到天线水平面波束宽度的控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性能往往需要特定的宽度及体积,所以适当提高天线宽度更加有利于天线将水平面波束宽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值上,进而提升天线增益,获得最佳的覆盖效果。
天线上一般设置有天线辐射单元,通过天线辐射单元进行信号辐射,目前常用的天线辐射单元是一种标准的对置单元,在单元的辐射方向上有两对振子,通过等幅同相方式进行馈电,振子对为标准的半波振子,采用同轴线进行馈电,该天线口径面积大,辐射效率较高。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常用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组成较为复杂,为保证一定的使用强度,从而使得其成型工艺往往选择压铸一体成形,进而导致其成形难度大,加工制作困难,生产维修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形难度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一对交叉设置的振子和寄生单元组件,所述寄生单元组件设置在交叉设置的所述振子相邻的两个振子臂形成的夹角内,且所述寄生单元组件与所述振子固定连接,所述振子传输的信号通过所述寄生单元组件反射收敛。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单元组件包括至少一对外部寄生单元,所述至少一对外部寄生单元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振子外周的两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部寄生单元为环形非闭合金属丝。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丝的开口朝向所述振子。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均对称的向所述振子的方向三次折弯,且所述金属丝两端的末尾均平行于所述振子的平面。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均对称的向所述振子的方向三次折弯,且所述金属丝两端的末尾均垂直于所述振子的平面。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单元组件还包括顶部寄生单元,所述顶部寄生单元平行的固定在所述振子上方,所述顶部寄生单元用于反射收敛所述振子传输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振子采用半波对称振子。
结合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振子采用耦合馈电。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所述天线包括反射板及多个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反射板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一对交叉设置的振子周围增加设置寄生单元组件,即可构成天线的辐射单元,结构极为简单,可以直接采用钣金件构成,加工制作方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寄生单元组件对振子传输的辐射信号进行二次反射收敛,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辐射,帮助扩大原振子的口径效果,达到收敛整个天线水平面波束宽度,从而达到减小整个天线体积的效果,且天线结构简单,重量轻,使得生产及维修成本均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辐射单元的正视图。
其中:1振子,
11振子臂,
2寄生单元组件,
21外部寄生单元,211末尾,
22顶部寄生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0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飞机的电力系统稳定系统
- 下一篇: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