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速器侧齿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1230.3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2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千明;伊藤一也;中野良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音户工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日本广岛县吴市***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齿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差速器齿轮装置的差速器侧齿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将封塞差速器侧齿轮轴的插入孔端部的插塞嵌合孔的插塞构件以液密方式焊接接合在差速器侧齿轮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用差速器齿轮装置具备有:差速器齿轮箱;固定于该差速器齿轮箱的环形齿轮;以相向形态收容在差速器齿轮箱内,并藉小齿轮轴以自由旋转方式支持的1对差速器小齿轮;以及配设在所述差速器小齿轮的左右两侧,并与该差速器小齿轮啮合的左右1对差速器侧齿轮。
前述差速器侧齿轮具备有:伞形齿轮部;筒状轴部,与该伞形齿轮部一体形成;轴插入孔,包含插塞嵌合孔和连通于该插塞嵌合孔的栓槽轴结合孔;以及插塞构件,以压入方式固定于插塞嵌合孔,并以液密方式将插塞嵌合孔封塞。
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差速器齿轮装置中,使插塞嵌合孔的形成口径比栓槽轴结合孔大,而插塞构件则具备有:向栓槽轴结合孔突出的部分球面状盘件部;从该盘件部的外周部往栓槽轴结合孔延伸的筒状安装部;固设在安装部外周面的密封构件。藉由将前述插塞构件的安装部以压入方式嵌合于圆筒状插塞嵌合孔,以安装插塞构件。该插塞构件的构造复杂,制作成本高昂。
在该专利文献1的图11所示插塞构件的情形中,不但插塞构件的构造复杂,插塞嵌合孔的构造也变得复杂。
如本申请案的图6所示,传统的一般差速器侧齿轮100的插塞构件101是以薄钢板冲制成形,并由平板状的盘件部101a、及从该盘件部101a的外周部朝栓槽轴结合孔100a延伸的短嵌合筒部101b共同形成为浅杯状。
嵌合筒部101b具有与盘件部101a邻接的小径部101c,在该盘件部101a和小径部101c的外面焊接有合成树脂制密封件101,藉由将该插塞构件101以压入方式嵌合于插塞嵌合孔100b,而密封成动作油不会漏出。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63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如本申请案图6所示的插塞构件,并不采用防止插塞构件脱落的特别构造,而是使用将插塞构件压入并嵌合于插塞嵌合孔的构造,在汽车行走中,利用从1对差速器小齿轮作用到伞形齿轮部的负载,使伞形齿轮部从正圆微小弹性变形成椭圆形,而该椭圆的短轴方向(连结1对小齿轮的方向)则频繁变动。
因此,因为插塞构件也会频繁地反复弹性变形成椭圆形,所以,会有插塞构件的密封性能降低、或者插塞构件从插塞嵌合孔脱落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差速器齿轮装置内部的动作油会减少,使差速器齿轮装置因润滑不良而故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侧齿轮及其制造方法,该差速器侧齿轮可以确实防止插塞构件从差速器侧齿轮的伞形齿轮部脱落,且可确实防止动作油泄漏,又可谋求伞形齿轮部的刚性提升。
解决课题的手段
权利要求1的差速器侧齿轮,为汽车用差速器齿轮装置的差速器侧齿轮,其为具备有伞形齿轮部、与该伞形齿轮部一体形成的筒状轴部、、以及包含栓槽轴结合孔的轴插入孔的差速器侧齿轮;其特征在于具备:金属制插塞构件,封塞前述轴插入孔的伞形齿轮部侧端部;以及环状焊接部,将前述插塞构件的外周部或外周附近部位以液密方式焊接接合于前述伞形齿轮部的小径侧端部。
权利要求2的差速器侧齿轮,是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前述轴插入孔具有以与前述栓槽轴结合孔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前述伞形齿轮部内壁部的插塞嵌合孔,而前述环状焊接部为将压入前述插塞嵌合孔的前述插塞构件的外周部焊接接合于前述插塞嵌合孔内周壁部的环状焊接部。
权利要求3的差速器侧齿轮,是在权利要求1或2的发明中,前述插塞构件以碳钢构成。
权利要求4为差速器侧齿轮的制造方法,该差速器侧齿轮为汽车用差速器齿轮装置的差速器侧齿轮,该差速器侧齿轮具备有:伞形齿轮部;筒状轴部,与该伞形齿轮部一体形成;以及轴插入孔,包含插塞嵌合孔和连通于该插塞嵌合孔的栓槽轴结合孔,该差速器侧齿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将封塞前述插塞嵌合孔的金属制插塞构件装设于前述插塞嵌合孔时,一边将前述插塞构件压入前述插塞嵌合孔,一边将前述插塞构件的外周部以液密方式电阻焊接于前述插塞嵌合孔的内周壁部。
发明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音户工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音户工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1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状固体燃料小型燃烧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机电停车制动器的执行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