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1278.4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8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包 接收 状态 反馈 方法 发送 节点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节点通过与第一节点之间的上行连接,即同一个逻辑信道将针对第一节点数据包的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针对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由第一节点根据区分标识将针对各第二节点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状态信息向各第二节点转发,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通过某一个发送节点正确反馈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背景技术
传统无线网络中,接收节点和发送节点是一对一的,即一个接收节点只从一个发送节点接收数据包。为保证数据包的成功接收,接收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需要向发送节点反馈数据包接收状态,该数据包接收状态表明接收节点是否成功接收了该数据包。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反馈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为提高网络的移动性能、网络吞吐量等,一对一的网络架构已逐渐演变成一对多的网络架构,即接收节点和发送节点是一对多的,接收节点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送节点接收数据包。为保证数据包的成功接收,同样需要进行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但是,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可能存在接收节点无法直接向某些发送节点发送消息的情况。例如,网络架构中存在接收节点1、发送节点A与发送节点B,发送节点A发送数据包a,发送节点B发送数据包b,接收节点1仅与发送节点B之间有上行连接。此时,接收节点1使用不同的逻辑信道将数据包a与数据包b的接收状态都发送给发送节点B,发送节点B根据接收节点1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来区分哪个接收状态是数据包a的。然后,发送节点B将数据包a的接收状态发送给发送节点A,使得发送节点A根据数据包a的接收状态确定接收节点1是否成功接收了数据包a。
然而,由于能力的限制,接收节点能支持的逻辑信道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需要区分的发送节点数量超过接收节点所支持的逻辑信道的数量时,接收节点就无法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所需的数据包接收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实现一对多的网络架构中,接收节点能够不受逻辑信道数量的限制而正确的反馈每一个发送节点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目的。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节点为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不直接接收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节点;
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一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所述接收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第一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一接收状态信息与携带所述第二区分标识的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信息。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节点为终端、基站或接入点。
结合第一个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分标识和所述第二区分标识分别包括小区标识、小区序号、小区所属的群组的标识、小区所属的群组的序号、基站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比特串或字符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1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