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影像处理装置以及立体影像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1416.9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弓子;井上刚;小泽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13/04 | 分类号: | H04N13/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影像 处理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出三维影像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视听三维影像时,眼追踪三维影像的被摄体的进深(depth)变化而动作。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检测三维影像内的场景变换(scene change)、在场景变换时使进深平滑过渡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将多个影像内容显示于多画面的情况下、用户指定的影像内容以三维显示而用户未指定的影像内容以二维显示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8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49859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中,在用户的操作对三维影像引起场景变换(例如快进、后退、节目切换)时,无法使进深平滑过渡。
另外,基于用户操作的跳过(skip)再现的反复或频道切换(zapping)动作导致的以高频度反复进行场景变换会对视听三维影像的用户的视觉系统造成较大负担。
关于专利文献2的方法,在逐次切换多画面中的选择画面时,会逐次显示不同进深的三维影像,会与频道切换同样地对用户的视觉系统造成较大负担。
这样,在现有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是,在由于用户操作而引起场景变换的情况下,视听三维影像的用户的眼负担增加,眼会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用户操作引起场景变换时的用户的眼疲劳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式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具备:切换操作检测部,检测切换操作,该切换操作是指用户进行的三维影像的频道的选择操作或者用于三维影像的快进再现、后退再现、跳过或段首定位的操作;频度判定部,判定上述切换操作检测部对上述切换操作的每单位时间的检出频度;以及处理部,在上述频度判定部判定出的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检出频度在规定频度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三维影像的切换前后的进深的差减少的处理。
并且,这些全体的或具体的方式可以用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者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用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能够防止由于用户操作引起场景变换时的用户的眼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的详细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3A为表示频道变更存储部存储的数据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B是对时间间隔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作为三维显示的方式而采用裸眼式的显示部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6为表示作为三维显示的方式而采用被动快门方式的显示部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7为表示作为三维显示的方式而采用主动快门方式的显示部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9为表示立体影像处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11A为表示影像信息积蓄部积蓄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1B为表示进深信息积蓄部积蓄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3A为表示画面的分割例的图。
图13B为表示进深信息积蓄部积蓄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4为表示画面的分割例的图。
图15A为表示进深信息积蓄部积蓄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5B为表示对象区域的一例的图。
图15C为表示对象区域的一例的图。
图16为表示频道切换时的视线的移动范围的一例的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立体影像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1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