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连接模式下的资源请求方法及终端、主基站和辅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1847.5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0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常俊仁;冯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连 模式 资源 请求 方法 终端 基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连接模式下的资源请求方法及终端、主基站和辅基站,包括:终端分别与主基站和辅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确定辅基站配置的发送第一消息的资源情况,第一消息用于向辅基站请求资源或反馈下行接收的信息;如果辅基站没有配置发送第一消息的资源或在配置的资源上第一消息的发送次数达到预设的最大值,则向主基站发送第二消息以进行指示,并接收根据主基站的指示而分配的资源信息,第二消息用于上报辅基站没有配置发送第一消息的资源或发送次数达到预设的最大值,通过以上公开内容,本发明能够避免在辅基站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从而降低终端的盲检次数和虚警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连接模式下的资源请求方法及终端、主基站和辅基站。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无线网络传输中,低频段载波覆盖范围大,但是资源比较稀缺。而高频段载波覆盖范围小,但是资源比较丰富。在传统的2G、3G网络中,一般使用较低频段的载波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无线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逐步使用资源丰富的高频段载波来提供服务。
由于高频段载波有覆盖范围小的特点,一般人们把使用高频段载波进行一定的小覆盖的基站成为小型基站,其覆盖的范围称之为小小区。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会将宏基站选择为主基站(Macro evolved Node B,MeNB),而将小基站选择为辅基站(Smallevolved Node B,SeNB)。在MeNB下可以有多个小区,这些多个小区中,可以选一个小区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为终端(User Equipment,UE)提供服务,而其他小区可以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为UE提供服务。而主基站的辅小区及SeNB下的小区一般都选择作为辅小区即SCell为UE提供服务。通常情况下,主小区和辅小区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小区为UE初始连接或切换时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小区,主小区为UE提供安全和移动性管理相关的参数,也服务传输UE的用户面数据,而辅小区则主要负责为UE传输用户面数据。
当UE同时工作在MeNB和SeNB的双连接下时,MeNB和SeNB分别会配置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用于上行调度请求、上行控制信息的反馈,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ACK)信息等的反馈。正常情况下,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可以分别使用各自的PUCCH信道资源进行上报。
在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当没有配置SR的发送资源时,UE可以在PCell(PCell位于MeNB,是MeNB的一个服务小区)触发随机接入(RandomAccess,RA)过程,以请求上行授予(UL grant);或者,在SR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时,UE可以在PCell发起RA过程,以请求UL grant。但是,UE没有配置SR时,如果在SCell上发起竞争的RA过程请求调度资源,则UE需要对SeNB的SCell进行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CSS)的盲检测,这样会额外增加UE的盲检测次数和虚警,如果SR达到预设的最大次数,同样如果在SCell上发起竞争的RA过程请求调度资源,但继续在SeNB发起RA的意义不大,因为此时可能由于信号质量原因,MeNB已经替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模式下的资源请求方法及终端、主基站和辅基站,避免了终端在辅基站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从而降低了终端的盲检次数和虚警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18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