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单元与显示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02463.5 | 申请日: | 2013-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7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蛭子井明;佐藤晴美;奥山健太郎;新开章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9/10;G02F1/13;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单元 显示 | ||
1.一种照明单元,包括:
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被设置为彼此分开并且彼此相对;
光源,被配置为将光照射到所述第一透明衬底的端面;以及
光调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的间隙内,并且被配置为根据电场的强度对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展现散射特性或透明性,
其中,所述光调制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光学各向异性以及对所述电场的较高的响应性,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光学各向异性以及对所述电场的较低的响应性,并且
在所述光调制层展现所述散射特性时,所述光调制层被配置为满足以下表达式:
A>B>C
A1/C1<A2/C2
其中,A为在与所述光的入射面垂直的第一方向传播的光的第一散射的强度,
B为在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垂直的第二方向传播的光的第二散射的强度,
C为在与所述光的入射面平行并且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的表面平行的第三方向传播的光的第三散射的强度,
A1为所述光调制层中的更靠近所述光源的第三区域内的第一散射的强度,
C1为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第三散射的强度,
A2为所述光调制层中的在距离所述光源更远的第四区域内的第一散射的强度,并且
C2为在所述第四区域内的第三散射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包括液晶材料,
所述第二区域被配置为包括聚合物材料,以及
在所述光调制层内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比率在所述第三区域内较低并且在所述第四区域内较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通过将紫外光施加于液晶材料与具有聚合性和液晶性能的单体的混合物中,以使得施加于所述第四区域的紫外光的强度或总剂量大于施加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紫外光的强度或总剂量,来形成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通过使用其中在所述第四区域内的紫外光的透射率高于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紫外光的透射率的灰度掩膜,来将紫外光施加到所述液晶材料与所述具有聚合性和液晶性能的单体的混合物中,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将在紫外线区域内的LED光施加于所述液晶材料与所述具有聚合性和液晶性能的单体的混合物中,以使得施加于所述第四区域的紫外光的强度或总剂量大于施加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紫外光的强度或总剂量,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通过将偏振紫外光施加于液晶材料与具有聚合性和液晶性能的单体的混合物中,以使得施加于所述第四区域的紫外线偏振分量比施加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紫外线偏振分量更多,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包括第一配向膜和第二配向膜,所述光调制层夹在其间,
其中,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朝向与所述端面平行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包括第一配向膜和第二配向膜,所述光调制层夹在其间,
其中,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光调制层满足A>B>C和A1/C1<A2/C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配向膜被配置为包括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垂直配向膜和在所述第四区域内的水平配向膜,并且
所述第二配向膜为水平配向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朝向在所述第三区域内与所述端面相交的方向并且朝向在所述第四区域内与所述端面平行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的第三区域内的配向方向相对于所述端面等于或大于60度并且小于9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在第三区域内彼此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246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