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讯方法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2600.5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5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钟涛;张宏平;曾清海;戴明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8 | 分类号: | H04W3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陈蕾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基站间载波聚合的数据重传通讯方法和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终端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实体RLC接收分组数据单元PDU;当所述第一RLC实体确定所述PDU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所述第一RLC实体指示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传输所述PDU;其中,所述第一RLC实体对应第一基站,所述第二RLC实体对应第二基站。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和终端,降低了RRC连接重建立的频率,进一步避免了频繁重建立引起的数据丢包,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基站间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的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数据重传通讯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蜂窝通信系统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与网络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用户吞吐量,在LTE-A(LTE-Advanced,LTE后续演进)中引入了载波聚合技术:载波聚合是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成员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进行上下行通信,即UE同时在多个小区上和网络进行通信,每个小区使用一个与其他小区不同的载波,从而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而在所有这些聚合的小区中,其中一个是主小区,其他是辅小区。
其中,LTE系统的载波聚合根据基站位置可以分为基站内部小区聚合和基站间小区聚合等。基站内部的小区聚合是指UE聚合的服务小区都属于同一个基站;而基站间小区聚合是指聚合的服务小区属于不同的基站,此种聚合方式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目前的基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下,当UE通过辅基站RLC发送的数据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此时若判定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而由UE发起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势必会造成数据包的丢失,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对于基站间小区聚合方式而言,当UE的辅小区RLC实体检测到重传次数达到最大值时,如何防止UE发起RRC重建立过程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实现基站间载波聚合的数据重传通讯方法和终端,能降低在基站间载波聚合场景下UE进行RRC连接重建立的频率,避免数据包丢失,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方法,其第一种实现方式包括:
终端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接收分组数据单元PDU;当所述第一RLC实体确定所述PDU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所述第一RLC实体指示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传输所述PDU;其中,所述第一RLC实体对应第一基站,所述第二RLC实体对应第二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接收分组数据单元PDU,具体包括:所述第一RLC实体接收所述终端的公共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发送的所述PDU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接收分组数据单元PDU,具体包括:所述第一RLC实体接收所述终端的第一PDCP实体发送的所述PDU。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RLC实体指示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传输所述PDU,具体包括:所述第一RLC实体向所述公共PDCP实体发送重传指示,所述重传指示包含PDU信息;所述重传指示用以指示所述第二RLC实体传输所述PDU。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RLC实体指示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传输所述PDU,具体包括:所述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一PDCP实体发送重传指示,所述重传指示包含PDU信息;所述重传指示用以指示所述第二RLC实体传输所述PD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26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