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最佳控制装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存储有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2781.1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6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大场慎平;汤川敦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F02G5/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刘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最佳 控制 装置 方法 控制程序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例如将由热电联供系统等的分散电热源生成的能量控制成最佳的能量最佳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热电联供系统(以下称作CGS)是将燃气等的一次能量转换成热以及电并进行供给的系统。因此,CGS也被称作热电并给系统。该CGS基本上为了在成套设备、工厂、建筑物等的存在一个集合体的设施内消耗热以及电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而被利用。
这样在单一的设施内,以往提案有将CGS所生成的电力以及热控制成最佳的系统。该现有技术对设施内的电力需求以及热需求进行预测,并且也实时地进行计测。然后,基于所预测以及计测到的电力需求以及热需求,系统对发电机以及热回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节能率变为最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454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单一的设施内的进行控制的系统通过使CGS的电力以及热的输出变化而实现针对需求的供给能量的调整。但是,当根据需求约束输出时,CGS从一次能量朝电以及热的转换的效率降低。
也就是说,对于CGS,基本上与一边使输出变化一边进行运转的情况相比,在以额定全力持续运转的情况下,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因此,在以使输出变化为前提的以往的系统中,难以100%发挥CGS的性能。
此外,当在设施内设置有多个CGS的情况下,这些CGS可以说是与发电厂等的大规模的设备不同地构成的小规模的能量供给源。因此,能够将CGS看作多个分散电源以及分散热源。
此处,对于多个分散电源,存在取得、解析电力供求信息,并维持系统的供求平衡的构造。因此,对于多个CGS,也考虑看作分散电源,基于电力供求信息对供求平衡进行控制。但是,CGS将热与电力一起输出。因此,根据CGS的启动状况的不同,即便将电力的供求平衡控制为最佳,也存在因与热需求的关系而白白生成热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地控制多个分散热源而能够使整体的能量转换效率最佳化的能量最佳控制装置、方法、程序以及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施方式的能量最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能量最佳控制装置具有运转计划制作部,该运转计划制作部基于使用一次能量而生成热的多个热源的性能信息以及作为热需求的预测的热需求预测信息,制作要运转的热源的组合来作为运转计划,以获得与上述热需求预测信息相应的热。
另外,其他的方式也能够理解为用于利用计算机或者电子电路实现上述的各部的功能的方法、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以及存储有该程序且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实施方式的能量最佳控制装置的智能社区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多个CGS的性能的不同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从CGS接受能量的供给而动作的能量消耗设备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智能社区的信息和能量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能量最佳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运转模式的决定要素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运转计划制作部的框图。
图8是示出能量最佳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与热需求相应的CGS的启动模式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与电力需求相应的CGS的启动模式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与热需求预测信息对应的CGS的组合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与电力需求预测信息对应的CGS的组合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与热需求预测信息对应的CGS的组合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与热需求预测信息以及电力需求预测信息对应的CGS的运转计划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与图14的运转计划中的热需求预测信息对应的CGS的组合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与热需求以及电力需求相应的CGS的启动模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能量最佳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A.智能社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2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