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及电源装置的电池模式转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5202.9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朱珍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珍宽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1M1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9 | 代理人: | 芮玉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二次 电池 电源 装置 模式 转换 方法 | ||
1.一种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能够进行充电/放电,
逆变器,在使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中的一个二次电池进行放电的情况下,向负荷传递放电模式下的二次电池的直流输出电压,
继电器,进行切换,以使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中的上述放电模式下的二次电池与上述逆变器相连接,另一方面,以使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中与上述放电模式不同的模式下的其他二次电池与上述逆变器相连接,以及
控制部,控制上述继电器的切换动作,来向通过上述逆变器的上述负荷交替地供给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的电力;
在各直流端子的(+)端子及(-)端子中,同一侧极性的端子以固定方式相连接,通过分别转换未被固定连接的另一侧极性的端子来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器,用于对上述充电模式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使得上述充电模式的二次电池具有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中的上述放电模式下的二次电池的一部分输出电源,并使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中与上述放电模式不同的模式下的二次电池处于充电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中与上述放电模式不同的模式下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商用交流电源能够与第四开关(SW4)相连接,或者上述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还包括外部电源,外部电源能够是用于直接对上述充电模式下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外部太阳能电池(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以上的二次电池中的第一电池(1)及第二电池(2)以成对形式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直流端子的(+)端子以固定方式相连接,通过分别转换(-)端子来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继电器包括:
电池连接板(15、16),分别与各二次电池的另一侧极性的端子相连接;
继电器部(11、12),移动端子与各上述电池连接板(15、16)相连接;
充电器连接板(13),同时与上述继电器部的第一固定端子(111、121)相连接;以及
逆变器连接板(14),同时与上述继电器部的第二固定端子(112、12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包括:
电池电源输入部(210),用于输入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源;
电池电压显示部(260、270),用于输出从上述电池电源输入部(210)输入的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大小;
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部(250),用于输出控制上述继电器部的动作的控制信号;以及
处理部(240),包括控制集成电路,上述控制集成电路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大小,并通过上述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部(250)来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
8.一种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的电池模式转换方法,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上述利用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的电池模式转换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测定上述二次电池的瞬时电压,并通过各电压显示部(260、270)来输出(步骤S1、步骤S2);
步骤(b),对已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瞬时电压(VB1、VB2)进行比较(步骤S3);
步骤(c),在已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中,将瞬时电压(VB1)最大的二次电池设置为放电模式,将瞬时电压(VB1)最小的二次电池设置为充电模式;
步骤(d),判断处于放电模式的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是否下降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上(步骤S5);以及
步骤(e),若上述电压下降了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上,则将处于放电模式的二次电池转换为充电模式,将处于充电模式的一个二次电池转换为放电模式(步骤S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珍宽,未经朱珍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520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驱动方法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 下一篇:带端子的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