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近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5226.4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0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泽田喜久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川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E02F9/24;E02F9/26;G01S13/74;G01V3/08;G01V15/00;G08B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近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叉车、推土机等作业车辆作业的现场中,探测作业者接近作业车辆,在起重机等作业机械中,探测作业者进入到规定距离内等,用警告灯、警告音通知,或者,进行制动器的制动等的作业者接近探测系统,或者,探测作业车辆彼此靠近到一定距离以内,进行警告、制动器的制动等的作业车辆(机器)接近探测系统。
另外,在本发明中,“机器”是指:除了如作业车辆、起重机那样移动的机器以外,还包括不移动的机器。
背景技术
作为探测作业者过于靠近叉车、吊车等移动的机器(以下称为移动机器)的系统,以往,有如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使用超声波和电波进行的方法、如专利文献2公开那样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的方法、如专利文献3公开那样使用2个电波的方法等。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使用电磁感应波和电波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213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7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46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1689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超声波、红外线具有指向性,所以在安装到移动机器时,在该位置探测装置中,存在仅能够探测一个方向这样的问题。进而,超声波由于气压、湿度的影响而探测距离变动。另外,红外线在室外使用时,存在由于阳光等干扰光的影响而受光部无法始终良好地动作等问题。
因此,提出了如专利文献3所示使用了电波的方法。电波还基于天线的种类,但例如,在将偶极天线、螺旋天线用作发送侧的天线的情况下,无电波的指向性,能够实现360°距离探测。
然而,在使用电波来进行距离探测的情况下,存在通过电波的反射,由于周围环境,探测距离大幅变动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使用了电波方式的情况下,在周边无遮挡物的室外,是4m的探测距离,但在室内,壁、设备机械等处于10m以内的情况下,探测距离从2m偏移到8m。另外,存在由于反射的影响,尽管是短距离内,仍形成通信洞(局部地无法进行通信的场所)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电磁感应的方法接收来自发送侧的频率是长波或者中波(30kHz~3MHz)的电波,进行距离探测的方法。如专利文献4公开那样,在比波长大幅接近的探测距离中,相比于作为电磁波,呈现作为交流磁场的衰减特性。逻辑上,在比波长充分短的距离(近场)中,磁场强度H与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例地衰减。相对于此,在比波长充分长的距离(远场)中,电场E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地衰减。即,如果将近场中的电磁感应的方法用于距离探测,则由于更急剧的衰减特性,不易受到反射的影响。进而,长波、中波的频率几乎没有水分所致的衰减,无需担心人体所致的向距离探测的影响。由此,关于探测距离,相对例如4m的期望值,即便包含偏差,精度仍提高3m~5m程度。
另一方面,关于移动机器和作业者的接近探测,存在希望通过作业者与移动机器之间的距离,变更警报的等级这样的需求。例如,考虑在距离7m时进行最初的警报,在距离5m时,进行危险性更高的第二警报,在距离3m的情况下,进行移动机器的制动器的制动。
然而,在专利文献4中,未公开针对希望使警报等级根据距离而变更这样的需求的装置结构、方法。
进而,存在希望与移动机器作业的现场的状况符合地变更发出警报的距离这样的需求。并非安装于作业者的装置,而通过设置于移动机器的装置,进行该操作是便利的。其原因为,在接近探测系统中,一般,安装于作业者的装置的必要数量大于设置于移动机器的装置的必要数量,为了变更设定花费工夫。
然而,在专利文献4中,未公开利用设置于移动机器的装置进行探测距离的变更设定的手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作业者和机器的距离变更警报的等级,进而能够在机器侧设定发出警报的距离的接近探测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多个作业者接近了机器的情况下,能够探测最接近机器的作业者来发出警报的接近探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川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吉川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5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