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施加发泡反应混合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5629.9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9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R.克斯特;H-U.容;C.勒韦尼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46 | 分类号: | B29C44/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石克虎,林森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施加 发泡 反应 混合物 装置 | ||
1.用于将发泡反应混合物(600)施加到覆盖层(500)上以制造复合元件的装置(100),所述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具有管状中空体(210)的浇铸耙(200, 260),所述中空体(210)沿中轴(250)延伸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排出发泡反应混合物(600)的排出口(220),且其中浇铸耙(200, 260)和覆盖层(500)可以沿纵轴(510)相对彼此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浇铸耙(200, 260)的中轴(250)和运动的纵轴(510)彼此围成≤ 80°的角度(400, 410),所述至少两个浇铸耙(200, 260)相对于覆盖层(500)的运动的纵轴(510)以数值相同的角度布置或者所述浇铸耙对覆盖层(500)的运动方向的角度的数值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100),其中
- 所述至少一个浇铸耙(200, 260)的中轴(250)平行于覆盖层(500)的平面排列,和/或
- 管状中空体(210)的中轴(250)以突出布置通过角度(400, 410)指向浇铸耙(200, 260)相对于覆盖层(500)的运动方向,或
- 管状中空体(210)的中轴(250)以拖曳布置通过角度(400, 410)反向指向浇铸耙(200, 260)相对于覆盖层(500)的运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提供至少两个各自具有中轴(250)的浇铸耙(200, 260),其中轴(250)相对于浇铸耙(200, 260)与覆盖层(500)之间的运动的纵轴(510)以数值相同的角度(400, 410)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浇铸耙(200, 260)的排出口(220)的数量为3至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浇铸耙(200, 260)的中轴(250)相对于运动的纵轴(510)以≥ 60°至≤ 80°之间的角度(400, 410)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浇铸耙(200, 260)具有用于将反应混合物(600)供入管状中空体(210)中的进料管线(230),基于管状中空体(210)的长度,进料管线(230)基本在管状中空体(210)的中心通入管状中空体(2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00),其中进料管线(230)与管状中空体(210)形成组合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浇铸耙(200, 260)具有用于将反应混合物(600)送入管状中空体(210)的进料管线(230),进料管线(230)在浇铸耙(200, 260)的末端(280)通入管状中空体(210)并在此末端送入反应混合物(600)。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排出口(220)由排出管(225)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排出管(225)的长度(240)随距反应混合物(600)通过进料管线(230)注入的位置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00),其中管状中空体(210)的内径随距反应混合物(600)通过进料管线(230)注入的位置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提供用于发泡反应混合物(600)的混合头(700),其中混合头(700)与至少一个浇铸耙(200, 260)流体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混合头(700)流体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浇铸耙(200, 260)的上游。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浇铸耙(200, 260)的排出管(225)与覆盖层(500)的平面的垂直轴(520)以≥ 5°的角度(270)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100),其中浇铸耙(200, 260)的排出管(225)与覆盖层(500)的平面的垂直轴(520)以≥ 5°和≤ 30°的角度(270)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56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模组的背光源拆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瞳距可调的穿透式视频眼镜光学引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