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6290.4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9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太辅;野口真;细见弘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F04D29/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多个壳体通过接合面接合而成的外壳的泵。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泵,例如图15所示,具有:由下部壳体101和上部壳体通过接合面102接合而成的外壳、以及形成在外壳内的吸入侧室103和排出侧室104。
下部壳体101的接合面102与上部壳体的接合面之间通过防止水从外壳的内部向外部泄漏的第1密封部件105进行密封。第1密封部件105由带状的橡胶构成,并嵌入形成于下部壳体101的接合面102的第1密封槽106中,沿着下部壳体101的周缘部设置。
此外,下部壳体101的接合面102与上部壳体的接合面之间通过隔开吸入侧室103与排出侧室104的第2密封部件107进行密封。第2密封部件107由带状的橡胶构成,并嵌入形成于下部壳体101的接合面102的第2密封槽108中。
由此,接合下部壳体101与上部壳体而组装成外壳后,通过驱动泵,在外壳内流动的水由于被第1密封部件105密封,从而能够防止外壳内的水从接合面102向外壳的外部泄漏。另外,低压的水所流动的吸入侧室103与高压的水所流动的排出侧室104之间被第2密封部件107密封。
另外,上述那样的泵记载于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的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6665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以往的形式中,由于在第2密封部件107的端部与第1密封部件105之间形成有间隙部109,吸入侧室103与排出侧室104之间的密封不充分,高压的水有可能从排出侧室104内经由间隙部109泄漏至低压的吸入侧室103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高压部内的流体从第2密封部件的端部与第1密封部件之间泄漏至低压部内的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泵具有:由多个壳体通过接合面接合而成的外壳、以及形成于外壳内的低压部和高压部,
互相接合的接合面之间被第1密封部件密封,该第1密封部件防止流体从外壳的内部向外部泄漏,
所述第1密封部件由带状的弹性材料构成,并嵌入形成于某个壳体的接合面的第1密封槽中,该泵的特征在于,
互相接合的接合面之间被第2密封部件密封,该第2密封部件隔开低压部与高压部,
所述第2密封部件由带状的弹性材料构成,并嵌入第2密封槽中,
所述第2密封槽形成在具有第1密封槽的壳体的接合面上,
在外壳内,第2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与第1密封部件的两端之间的侧面抵接,
所述第2密封部件具有:变形部以及限制部,
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变形部在各壳体分离的状态下,从第2密封槽向接合面上露出,并且容易在高度方向上压缩变形,
第2密封部件的限制部在各壳体分离的状态下,与第2密封槽的内表面抵接,难以向第2密封槽的短边方向以及底方向扩大变形。
由此,第1密封部件嵌入第1密封槽,第2密封部件嵌入第2密封槽,通过接合多个壳体,从而第2密封部件的一端部与第1密封部件的侧面抵接,因此,第2密封部件的一端部与第1密封部件之间无缝隙地被密封。由此,能够防止高压部内的流体从第2密封部件的一端部与第1密封部件之间向低压部内泄漏。
另外,通过接合多个壳体,第2密封部件的变形部被按压于壳体的接合面上而会容易地向高度方向压缩变形,而第2密封部件的限制部难以向第2密封槽的短边方向以及底方向扩大变形。因此,被压缩的第2密封部件失去变形空间而向长度方向伸长,第2密封部件的一端部被紧实地按压在第1密封部件的侧面上。由此,能够在第2密封部件的一端部与第1密封部件之间进行紧实的密封。
技术方案2的泵的第2密封槽的一端部与第1密封槽连通,
第2密封槽的槽深形成为越靠近另一端部而越浅。
由此,在多个壳体接合的情况下,第2密封部件的压缩率越靠近第2密封槽的槽深变浅的另一端部越大。因此,第2密封部件被从另一端部侧向一端部侧按压,第2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伸长比另一端部的伸长大。由此,第2密封部件的一端部被进一步紧实地按压在第1密封部件的侧面上。
技术方案3的泵的第2密封槽的槽深形成为两端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6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