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音板及其相关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6635.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0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R·卡伊米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勒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1/8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柳爱国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音 及其 相关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音板和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吸音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当在封闭环境中发出的声波遇到一表面时,声波的一部分能量穿过该表面,一部分能量通过与表面相撞而被吸收,且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到环境中。
如果环境具有大的反射表面积,那么环境中的声学特性会由于在环境内部生成的声波以类似于回声的效果被放大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环境的声学特性且不进行结构修改,已知可以在环境中设置一块或多块吸音板以用于吸收绝大部分能量。
在校正声学特性时,环境的内表面衬有吸音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必须与建筑风格和室内陈设相协调,因此不管从声学特性的角度看还是从美学特性的角度看,这些材料必须具有适宜的特性。
吸音材料具有吸收至少一部分声能量并减少其反射的能量总量的性质。
已知的例如安装在墙壁上的吸音板具备由衬有薄板的泡沫层(例如泡沫橡胶)构成、并且通过由金属(例如铝)、塑料或木材制成的周边框架保持刚性的结构。薄板通常围绕周边框架折叠从而至少在可见的侧面上隐藏接缝或其他接合部。但是在吸音板必须具有两个可见侧面时,在薄板的两个端部重叠的区域内更加难以隐藏薄板中的接合部。
在其他已知的吸音板中,衬垫层与(例如由金属、塑料或木材制成的)刚性表面相结合以增加其刚性和/或改善其声学性能。刚性表面可以定位在衬垫的一个侧面上或者衬垫自身的内部,形成夹层结构。
US6490828B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办公环境中使用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外层,该外层包括装饰性的表面处理。所述盖板还包括内基底层,该内基底层包括耦合至外层的聚合物材料。所述盖板还包括加强层,该加强层包括安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的多孔腹板。所述聚合物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PET。US6490828B1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盖板的方法。
根据现有技术设计的吸音板的第一缺点在于框架或支撑面的存在。框架或支撑面实际上可以具有相当可观的重量并因此难以处理、安装和支撑;而且框架或支撑面也经常是吸音板中成本最高的构件。
如前所述,另一个缺点是由于吸音板必须与建筑风格和室内陈设相协调,因此吸音板必须不但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质而且还要具有适宜的美学特性。框架和用于覆盖吸音板的薄板的两个端部之间的接合部无疑是有负面影响的元件,它们可能造成与周围的环境缺少协调性。
此外,吸音板的框架(特别是若由金属制成)并不用作吸音材料且经常减小声波能够有效到达的吸音衬垫的表面积。
EP1657375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地板和其他用途的隔音板。所述隔音板在其厚度上具有连续可变的密度,并且由木材纤维、粘胶纤维和/或支撑纤维的粘合剂以及可回收利用的塑性材料的混合物构成。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音板,所述吸音板的构造和安装相对简单并且解决了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发明人出人意料地发现上述问题可以用一种包括衬垫层的吸音板来解决,所述衬垫层具有可变的密度,所述密度在其外层的附近比较高且在中心层的附近比较低。在外层附近的较高密度显著增加了吸音板的刚性且不会对吸音性能带来不利影响。优选地,吸音板具有基本对称的横截面。特别地,在第一外层附近的密度与在第二外层附近的密度基本相同。吸音板优选地成形为使得沿吸音板周边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减小厚度的边缘。优选地,沿吸音板的整个周边设置减小厚度的边缘。减小厚度的边缘大幅度增加了吸音板的刚性。
优选地,吸音板具有对称的横截面形状。吸音板的形状也可以被称作双透镜形。换句话说,该形状类似于以闭合的方式耦合在一起的两个透镜。通过不同的术语,根据本发明的吸音板可以被称作双壳形。同样地,在这种称谓下,提供了耦合在一起的两块壳体。
在任何情况下,吸音板表面的在边缘附近向外突出的形状都因为其用作扩散体而有助于改善声学性能。声音以不一致的方式从整体为平面的表面不同程度地反射。
增加的刚性相应地得到使用不带框架的吸音板以及实现将螺钉(一般是常用的木螺钉)或其他固定元件直接固定到吸音板自身中的可能性。而且,由于吸音板的刚性更强,因此获得了能够保持其基本平面形式的基本平坦的吸音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勒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艾勒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66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烟气取样方法
- 下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温等离子脱硝催化剂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