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8180.1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3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充弘;多田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B61C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道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驾驶室的铁道车辆的结构。
背景技术
铁道车辆的驾驶室中在其有限的空间中配置有较多的机器。例如,如果是在中央具有通路的驾驶室,则不仅配置有夹着通路设置于车辆宽方向一方侧的前方的驾驶台或设置于另一方侧的前方的驾驶台,还在驾驶席一侧的壁面、顶棚上配置有机器。此外,这些机器的一部分,为了交换信号而通过电线互相连接。以往,机器间相互连结的连接工作以将配线铺设于驾驶室的壁面的里侧,将机器安装于驾驶室,在此基础上将铺设的配线与各个机器连接的顺序来进行。然而,这一连串的作业由于不能同时进行因此非常花费时间,从而成为延迟整个制造线的制造工序的原因。
这里,铁道车辆的制造中采用称为单元施工方法(模块施工方法)的施工方法。该单元施工方法是将铁道车辆的一部分作为单元在车外制造,将其搬入至车内并安装于规定的位置的施工方法。作为有关单元施工方法的文献有对比文献1及对比文献2。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单元化的内装品(装备品)搬入车内并安装的铁道车辆的制作方法,可以谋求作业的效率化。但是,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没有涉及有关驾驶室的单元施工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76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9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驾驶室的情况,不仅是在机器的设置上还有配线的连接作业上都占用较多的时间。特别是通过电线连接不同区域的机器的连接工作非常地花费工夫。因此,即使仅将驾驶室部分地单元化,也需要在车内进行不同单元之间互相连接的连接作业,不能减少延迟制造工序的连接作业。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以提供具备减轻车内的配线的连接作业的驾驶室的铁道车辆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某形态的铁道车辆是具备驾驶室的铁道车辆,所述驾驶室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部分由第一驾驶台机器单元所形成,所述第一驾驶台机器单元包括:分散地配置于所述驾驶室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多个区域的多个第一驾驶台侧机器、将不同区域的所述第一驾驶台侧机器互相连接的第一驾驶台侧机器配线、以及形成所述驾驶室的一方侧的外缘的第一驾驶台侧地面板、第一驾驶台侧侧面板、第一驾驶台侧背面板和第一驾驶台侧顶棚板,且这些板一体地形成为箱状。
这样的结构的第一驾驶台机器单元包含驾驶室的外缘部分。又,该外缘部分也可以作为安装第一驾驶台侧机器配线的地方。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驾驶台侧机器配线可以包含于第一驾驶台机器单元,可以在车外进行第一驾驶台侧机器配线的连接作业。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在车外进行第一驾驶台侧机器配线的连接作业,因此可以减轻在车内的配线的连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的驾驶室周围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驾驶台机器单元及第二驾驶台机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铁道车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以下,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参考图1及图2,对根据本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100进行说明。另,在以下说明中所用有关方向的用语以在驾驶室进行驾驶操作的驾驶员的视点为基准。例如,所说的“前方”是指,从驾驶员处观察的前方的方向。这里,图1是铁道车辆100的驾驶室10周围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图1中省略了各种的配线。又,图2是后述第一驾驶台机器单元20及第二驾驶台机器单元30的立体图。另,图1及图2中左斜下方为前方。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100具备形成铁道车辆100的外缘的构体11以及配置于该构体11的内侧的驾驶室10。构体11通过焊接不锈钢或铝等的金属而形成。构体11主要由开口部12形成于前方侧的筒状的构体主体13及覆盖构体主体13的开口部12的车端构体14构成。本实施形态中车端构体14以可以从构体主体13取下的形式构成。图1是从该构体主体13取下车端构体14的状态的图。又,构体主体13中顶棚部分形成圆弧状,并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形成为比两端部分高。
驾驶室10主要由第一驾驶台机器单元20、第二驾驶台机器单元30、单元间配线40、配合构件50以及背面间隔板60所构成。以下,依次对这些个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8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