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吸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8913.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4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田边和也;久保田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31/00 | 分类号: | F02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吸气 装置 | ||
1.一种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在所述内燃机中,
在气缸体(16)的气缸孔(16b)内嵌合着能够滑动的活塞(25),在活塞(25)的顶面以及气缸头(17)的与该顶面相面对的顶壁面(41)之间构成燃烧室(40),
在所述气缸头(17)的所述顶壁面(41)上设有吸气阀口(42)与排气阀口(43),与吸气阀口(42)、排气阀口(43)分别相连地设有吸气通道(44)与排气通道(45),所述吸气通道(44)与排气通道(45)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延伸,
在吸气通道(44)上连接着进气管(20),从而构成连续的吸气通路(P),
在所述进气管(20)上设有节气阀(22)与位于该节气阀(22)的气流下游侧的吸气分配阀(61),
在所述吸气通路(P)中设有分隔板(61),由分隔板(61)将所述吸气通路(P)位于吸气分配阀(61)下游侧的部分分隔为上侧吸气通路(Up)与下侧吸气通路(Lp),由所述吸气分配阀(61)对所述上侧吸气通路(Up)与下侧吸气通路(Lp)中的气流量进行控制,
所述吸气分配阀(61)被吸气控制机构(66)控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分配阀(61)临近所述分隔板(60)的上游侧端缘配置,用于对所述节气阀(22)下游侧的所述上侧吸气通路(Up)与下侧吸气通路(Lp)上下两部分中流动的气体的比例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分配阀(61)是挡板阀,其基端枢支在所述进气管(20)的临近所述分隔板(60)的上游侧端缘的部位,该吸气分配阀(61)的朝向气流上游侧的头端能够上下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吸气通路(Up)的流路横截面积比所述下侧吸气通路的流路横截面积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60)的下游侧端部(60e)位于所述吸气通道(44)内,且临近吸气阀杆(46s)。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气缸头(17)的所述顶壁面(41)上的所述吸气阀口(42)与所述排气阀口(43)朝向所述燃烧室(40)开口,并且,所述吸气阀口(42)与所述排气阀口(43)配置在所述气缸孔(16b)的中心轴线即气缸轴线(C)的两侧,
沿着气缸轴线(C)方向看,所述吸气阀口(42)偏心配置,具有伸出所述气缸孔(16b)的圆孔的外侧的、呈新月状的伸出部(42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控制机构(66)使得,
在所述内燃机处于低负载状态时,所述吸气分配阀(61)保持在低负载位置,从而使气流的大部分被分配至上侧而流入所述上侧吸气通路(Up),
在所述内燃机处于中负载状态时,所述吸气分配阀(61)保持在中负载位置,从而减小上侧的气流相对于下侧的气流的比例,抑制流向所述上侧吸气通路(Up)的气流,
在所述内燃机处于高负载状态时,所述吸气分配阀(61)保持在高负载位置,由所述分隔板(60)所分隔的比例分配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气管(20)的所述上侧吸气通路(Up)与下侧吸气通路(Lp)中分别设有用于喷射燃料的上侧燃料喷射器(71)与下侧燃料喷射器(72),
所述吸气控制机构(66)根据所述吸气分配阀(61)的摆动位置来控制所述上侧燃料喷射器(71)与所述下侧燃料喷射器(72)的燃料喷射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89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