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9785.2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智嗣;宫本崇史;酒井豊文;石井良武;石崎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主分类号: | C08J3/24 | 分类号: | C08J3/24;C08F6/00;C08F20/06;C08J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孙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吸水 树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
单体配制步骤,其中,配制以丙烯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单体水溶液;
聚合步骤,其中,通过水溶液聚合或喷雾液滴聚合来聚合所述单体水溶液,得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
干燥步骤,其中,将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
表面交联步骤,其中,对所述干燥步骤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
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单体配制步骤中供给的丙烯酸或丙烯酸水溶液中的醋酸浓度为300~10000ppm(以丙烯酸为基准),并且,
以下式1定义的醋酸浓度下降率为35%以上:
[数1]
(醋酸浓度下降率)(%)=
{1-(吸水性树脂中的醋酸浓度(ppm))/
(丙烯酸或丙烯酸水溶液中的醋酸浓度(以丙烯酸为基准)(ppm))}×100
···式1
但是,式1中,(吸水性树脂中的醋酸浓度(ppm))为所述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中的醋酸浓度,另外,(丙烯酸或丙烯酸水溶液中的醋酸浓度(以丙烯酸为基准)(ppm))为向所述单体配制步骤中供给的丙烯酸或丙烯酸水溶液中的醋酸浓度(以丙烯酸为基准)(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为发泡聚合或细粒化聚合,其中固体成分浓度为30~55重量%的所述单体水溶液的固体成分上升度为1~15重量%,并且,在所述聚合步骤中,除去所述单体水溶液中含有的醋酸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为固体成分浓度小于30重量%的所述单体水溶液的聚合,并且,在所述聚合步骤以后,进一步包含后中和步骤,所述后中和步骤为中和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干燥步骤中供给的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重均粒径(D50)为350~2000μm,并且,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差(σζ)为0.2~1.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步骤中,通过将固体成分浓度为50重量%以下的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热风干燥,除去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中含有的醋酸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步骤中,通过向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中添加干燥助剂,除去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中含有的醋酸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在165~230℃的干燥温度下干燥5分钟以上,除去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中含有的醋酸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步骤中,在50%以上的干燥时间内,将气氛露点设置为50~100℃,或,将压力设置为相对于大气压在0.1~5%的减压下,由此除去所述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中含有的醋酸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所述干燥步骤之后的步骤的粉碎步骤中使用多段辊轧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交联步骤中,通过在所述吸水性树脂粉末与酸性化合物共存的条件下进行所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表面交联,除去所述吸水性树脂粉末中含有的醋酸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交联步骤中,添加表面交联剂溶液后,在50%以上的加热处理时间内,将压力设置为相对于大气压在0.1~5%的减压下,由此除去所述吸水性树脂粉末中含有的醋酸的至少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表面交联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100重量部添加水0.5~15重量部之后,进一步包含进行加热处理的再加湿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加湿步骤中,添加多价金属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触媒,未经株式会社日本触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97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