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熔融炉、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玻璃制品的制造装置、及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9918.6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5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大川智;山下达也;酒本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5/04 | 分类号: | C03B5/04;C03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冯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熔融 制造 方法 玻璃制品 装置 | ||
1.一种玻璃熔融炉,其为在炉内的高温气氛中将玻璃原料粒子熔融后,再将其聚积而制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空的炉体,
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在所述炉体内形成将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熔融的气相气氛,以及
原料粒子投入部,该原料粒子投入部用于从比所述加热装置的能量释放部靠上方的原料投入口向所述炉体内投入所述玻璃原料粒子;
所述炉体具有熔融部和烧结部,
所述熔融部收纳所述气相气氛,
所述烧结部比所述熔融部靠上方,水平截面比该熔融部小,且通过与该熔融部连通,使用所述气相气氛的热量的一部分形成将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烧结的气氛,并设置在面向所述原料投入口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部以从所述炉体的上壁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构成,在该烧结部的上部配置所述原料投入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部位于所述炉体的平面方向的中央部,在该烧结部的周围配置所述加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所述加热装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以朝向投入到所述烧结部的下方的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的方式朝斜下方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炉体的平面方向的中央部,在该加热装置的周围配置所述烧结部和所述原料投入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所述烧结部和所述原料投入口。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部在越靠近下侧的位置形成越宽的水平截面。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熔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投入口以朝向所述气相气氛的方式朝斜下方配置。
10.一种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为使用在炉内的高温气氛中将玻璃原料粒子熔融后,再将其聚积而制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熔融炉的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熔融步骤、烧结步骤和投入步骤,
所述熔融步骤是在所述玻璃熔融炉的炉体内形成用于将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熔融的气相气氛,在收纳该气相气氛的熔融部将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熔融的步骤;
所述烧结步骤是在所述熔融步骤前,在烧结部使用由所述气相气氛的热量的一部分形成的烧结处理气氛将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烧结的步骤,所述烧结部比所述熔融部靠上方,水平截面比该熔融部小,且与该熔融部连通;
所述投入步骤是在所述烧结步骤前,从面向所述烧结部的原料投入口向该烧结部中投入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的步骤。
11.一种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为使用在炉内的高温气氛中将玻璃原料粒子熔融后,再将其聚积而制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熔融炉的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入步骤、熔融步骤、烧结步骤和聚积步骤,
所述投入步骤是向所述玻璃熔融炉内投入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的步骤;
所述熔融步骤是使所述玻璃原料粒子通过炉内的气相气氛并将其熔融的步骤;
所述烧结步骤是自所述投入步骤后,利用由所述气相气氛的热量的一部分形成的烧结处理气氛将所述熔融步骤前的所述玻璃原料粒子烧结的步骤;
所述聚积步骤是将在所述熔融步骤熔融的玻璃原料粒子聚积在所述玻璃熔融炉的底部以制成熔融玻璃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入步骤在进行所述烧结步骤的空间区域的上方进行。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步骤在进行所述烧结步骤的空间区域的下方进行。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融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玻璃的构成是: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率表示,SiO2的含量为5~75%、Al2O3的含量为7~60%、CaO的含量为7~60%,它们的总和是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99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