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散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热线屏蔽成形体以及热线屏蔽层叠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0598.6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7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见良津三信;藤田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B32B27/20;B32B27/36;C08K3/22;C08K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散 复合 氧化物 微粒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使用 热线 屏蔽 成形 以及 层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为含有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金属盐、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该金属盐是选自Mg、Ni、Zn、In、Sn中的1种以上金属元素的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散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热线屏蔽成形体、以及热线屏蔽层叠体,更详细而言,涉及广泛适用于建筑物的屋顶材料与壁材料、汽车等的窗材料等的、热线屏蔽功能的损失得到改善的分散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热线屏蔽成形体、以及热线屏蔽层叠体。
背景技术
从在各种建筑物的屋顶材料、壁材料、汽车、铁道车辆、飞机、船舶等上设置的窗、门等所谓的开口部分入射的太阳光线,除可见光之外还包括有紫外线及红外线。在该太阳光线中所含的红外线中,波长800~2500nm的近红外线被称为热线,由于从上述开口部分进入室内成为温度上升的原因。为消除此种情况,近年来在各种建筑物及车辆的窗材料、拱廊、圆顶天花板、车棚等的制造、建设领域,对具有一边充分采集可见光一边屏蔽热线,在维持明亮度的同时抑制室内温度上升的热线屏蔽功能的成形体的需求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呼应具有该热线屏蔽功能的成形体需求,有多种关于具有热线屏蔽功能的成形体的提案。
例如,提案有一种热线屏蔽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及3),其将热线反射膜粘合于玻璃、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等透明成形体上,所述热线反射膜在透明树脂薄膜上蒸镀金属、金属氧化物而成。但是,该热线反射膜自身非常昂贵。而且,在制造将该热线反射膜粘结于透明成形体上而成的热线屏蔽板时,需要粘结步骤等烦杂的步骤。因而,导致该热线屏蔽板更加高成本化。况且,该热线屏蔽板因为透明成形体与热线反射膜间的粘结性不好,所以存在经时变化而引起透明成形体与薄膜间的剥离的缺点。
另一方面,多提案有在透明成形体表面上直接蒸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而成的热线屏蔽板。但是,在制造该热线屏蔽板时,需要高真空且高精度气氛控制的装置,因而存在量产性差、欠缺通用性的问题。
此外,例如还提案有热线屏蔽板及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5),其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热塑性透明树脂中混炼以酞菁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等为代表的有机近红外线吸收剂。但是,为了对该热线屏蔽板及薄膜赋予充分的热线屏蔽能力,必需配合大量的近红外线吸收剂。但是,若在该热线屏蔽板与膜中配合大量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则这时便会产生导致可见光穿透功能降低的问题。另外,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剂使用有机化合物,因此,若适用于经常暴露于直射日光的建筑物及车辆的窗材料等时,耐侯性较差,未必适合。
而且,例如还提案有一种热线屏蔽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7),其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中混炼具热线反射功能的氧化钛、或利用被覆了氧化钛的云母等无机粒子。但是,该热线屏蔽板为了确保热线屏蔽功能,也必需大量添加具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其结果,存在随着具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添加量增加,导致可见光穿透能力降低的问题。若因此而减少具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添加量,则虽然提高可见光穿透功能,但这时会导致热线屏蔽功能降低。结果存在难以同时满足热线屏蔽功能与可见光穿透功能的问题。另外,若大量添加具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则从构成成形体的透明树脂物性、特别是耐冲击强度及韧性降低的强度面考虑,也存在问题。
在此种技术背景下,本案申请人等提案了在各种黏合剂中包含六硼化物微粒作为热线屏蔽成分的热线屏蔽用涂布液,以及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各种成形体的后,经固化获得的热线屏蔽膜、以及由在热塑性树脂中熔融混炼并分散六硼化物微粒而获得的母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9及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0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