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由经排列的颜料片形成的动态框架的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3512.5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9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凡拉帝米尔·P.·瑞克沙;约翰·海因斯;劳伦斯·霍尔顿;保罗·G.·库马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VIAVI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16 | 分类号: | B32B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排列 颜料 形成 动态 框架 物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光学可变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在涂覆或印刷过程中对磁性片进行排列或定向,以获得一种虚幻光学效果。
发明背景
光学可变装置已被应用于要求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多种场合中;例如,此类装置被用作商品上的防伪装置。光学可变装置可采用多种方式制造,以实现多种效果。光学可变装置的实例包括在信用卡和正版软件文档上压印的全息图、在钞票上印刷的变色图像以及在诸如摩托车头盔和车轮盖等物件上用于改善表面外观的变色图像。
光学可变装置可以被制成通过压制、冲压、胶粘或其他方式附着到物体上的薄膜或箔片,也可采用光学可变颜料制造。有一类光学可变颜料通常称为变色颜料,因为用所述颜料以合适方式印刷的图像的外观颜色会随视角和/或照射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常见的实例是20元面值的美钞右下角以变色颜料印刷的数字“20”,其被用作防伪装置。
光学可变装置也可以采用以磁场排列的磁性颜料制成。在用一种液态组合物涂覆产品之后,在基底的下面放置一个具备所需配置的磁场的磁铁。分散于一种有机液态介质中的可磁性排列的片会使自身的取向从其原始方向倾斜,达到与磁力线平行。这种倾斜从垂直于基底表面变化到原始取向,后者包括与产品表面基本平行的片。与产品表面平行取向的片将入射光反射回观察者方向,而重新取向的片则不会这样。
有些防伪装置为隐形的,而其他的类型则意图被人注意到。遗憾的是,有些意图被人注意的光学可变装置并未广为人知,因为这些图像的光学可变特性并不足够显著。例如,采用变色颜料印刷的图像的颜色变化可能在均质荧光管吊灯下不会被注意到,而在阳光直射或单点照射下更容易被发现。这使造假者更容易流通没有光学可变特征的伪钞,因为接收者可能不知晓光学可变特征,或者因为伪钞在某些条件下可能看起来与真钞基本类似。
为使光学防伪装置具有高辨识度,采用浓度相对较高的磁性片来形成亮图像,亮图像例如看起来像是三维图像。所形成的光学装置不会透光。有时它们被称为防伪补片,存在补片可能被转移到伪造文件上的安全风险。此外,由磁性颜料形成的不透明的防伪装置可能是不合需要的,因为它们基本会遮盖住背景图案,而在钞票印刷中会广泛地依靠固有的防伪底纹(Guilloché)图案进行防伪。
因此,有必要减少现有光学防伪补片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高辨识度的防伪装置,其光学效应由磁性排列颜料与底层印刷图案配合形成,并可采用高速印刷工艺制成。
发明概述
一种物品,包括基底和由基底支承的图形部件,所述图形部件形成相互可区分的图像与背景,所述图形部件包括第一涂层,该第一涂层采用具有处于第一粘合剂中的多个第一颜料的第一油墨印刷,例如采用常规油墨在基底上印刷;第一颜料可以是染料颗粒。该物品还具有由基底支承的光学部件,其可能紧邻图形部件印刷或在其上方印刷;该光学部件包括由第二油墨印刷的第二涂层,第二油墨具有处于第二粘合剂中的多个第二颜料。第二颜料为颜料片,每个颜料片均包括磁性或可磁化材料,所述磁性或可磁化材料被排列以形成框架图案,使得框架图案优选围绕该图像的至少一部分。在框架图案内,沿起始于该图像的多个径向方向,颜料片与基底形成的夹角会减小,直至一部分颜料片平行于基底,随后沿这些方向的夹角会增大,使得当光从光源入射到颜料片上时,从框架图案反射的光形成围绕该图像的动态框架,该动态框架会随基底相对于光源的倾斜而看上去运动。该图像看上去静止,第二油墨内的颜料片的尺寸和浓度使得与动态框架相邻的一部分背景透过光学部件可见,由此可在物品倾斜并且动态框架看上去运动时,形成漂浮错觉,即图像和/或动态框架可以被感知为在基底上方或下方浮动。第二油墨内颜料片的浓度重量百分比可以低于14%,优选地,颜料片在固化干式油墨中的浓度重量百分比为4%至10%。第二油墨不同于第一油墨,也就是说,第二颜料不同于第一颜料,或第一油墨中的第一颜料的浓度不同于第一油墨中的第一颜料的浓度。该物品可用作防伪装置,例如用在钞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VIAVI科技有限公司,未经VIAVI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3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导电性薄膜基材用层压体
- 下一篇:光学制品及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