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14800.2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金雅凛;松本裕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C08G7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液晶显示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作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取向剂、由该液晶取向剂获得的液晶取向膜及具备该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膜,主要采用所谓的聚酰亚胺类液晶取向膜,该液晶取向膜通过将以聚酰胺酸等聚酰亚胺前体或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溶液为主要成分的液晶取向处理剂(也称液晶取向剂)涂布于玻璃基板等并烧成而得。
使用聚酰胺酸等聚酰亚胺前体的液晶取向剂仅通过使作为原料的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化合物在溶剂中反应并将其稀释至适合于成膜的浓度就可简便地获得。但是,对于可溶性聚酰亚胺,在制造聚酰亚胺溶液后,需要以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酰亚胺化,将所得的聚酰亚胺的粉末再次溶解于溶剂,因此工序复杂而存在生产性的问题。所以,如果能够以使用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膜满足对液晶取向膜所要求的各种特性,则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优选。
但是,使用聚酰胺酸等聚酰亚胺前体的液晶取向膜虽然通常对玻璃基板的涂布性良好,但在电压保持率和液晶取向性方面存在问题。
作为使用聚酰胺酸等聚酰亚胺前体的电压保持率高、因直流电压而积聚的残留电荷的缓和快的液晶取向处理剂,提出了使用在侧链具有含氮芳香族杂环的二胺化合物的液晶取向处理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近年来大画面且高清晰的液晶电视机被广泛实用化,对于这样的用途中的液晶显示元件,要求更高水平的液晶取向性和电压保持特性等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9/093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压保持率高、液晶的取向性良好的使用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膜。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使采用多种特定二胺的二胺化合物与四羧酸二酐反应而得的聚酰胺酸,可解决上述的课题。即,本发明基于上述发现,具有以下的技术内容。
(1)液晶取向剂,其中,包含使二胺成分与四羧酸二酐成分反应而得的聚酰胺酸,所述二胺成分包括下式(1)和(2)的二胺化合物,所述四羧酸二酐成分包括具有脂环族结构或脂肪族结构的四羧酸二酐;
式(1)中,X1为选自-O-、-NQ1-、-CONQ1-、-NQ1CO-、-CH2O-和-OCO-的至少1种2价有机基团,Q1为氢原子或碳数1~3的烷基,X2为单键或者选自碳数1~20的脂肪族烃基、非芳香环式烃基和芳香族烃基的至少1种2价有机基团,X3为单键或者选自-O-、-NQ2-、-CONQ2-、-NQ2CO-、-COO-、-OCO-和-O(CH2)m-的至少1种2价有机基团,m为1~5的整数,Q2为氢原子或碳数1~3的烷基,X4为含氮芳香族杂环基,n为1~4的整数;
式(2)中的n为3~10的整数。
(2)如上述(1)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所述聚酰胺酸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0。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式(1)中的X1为选自-O-、-NQ1-、-CONQ1-和-NQ1CO-的至少1种,X2为选自单键、碳数1~3的直链亚烷基和苯环的至少1种,X3为选自单键、-OCO-和-OCH2-的至少1种,X4为选自咪唑环、吡啶环和嘧啶环的至少1种,n为1或2的整数。
(4)如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式(1)的二胺占全部二胺成分中的5~50摩尔%。
(5)如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式(1)中的X4为吡啶环或咪唑环。
(6)如上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式(2)的二胺占全部二胺成分中的10~50摩尔%。
(7)如上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式(2)的n为3~8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4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