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油和橡胶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5371.0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4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91/08 | 分类号: | C08L91/08;C08L23/02;C08L2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蔡晓菡;刘力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橡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油、将该操作油适用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得到的橡胶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机械特性、加工性,一般在机械、电气制品等各领域中使用的橡胶中配合操作油。该操作油除了配合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橡胶基材中以外,还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增塑剂、印刷用油墨的构成成分、以及再生沥青的软化剂等中使用的润滑油、溶剂成分使用。
近年作为汽车用内饰材料,使用EPDM(乙烯-丙烯-二烯橡胶)、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或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的橡胶组合物的需求增加。
将这样的橡胶组合物用作汽车内饰材料,由于要求耐热性、耐候性,一般使用高纯度的白色链烷烃系操作油。例如,已知赛波特色度(Saybolt color)为+28以上、耐热性和耐候性优异的操作油(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2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以汽车内饰材料的用途为代表,要求橡胶材料具有更好的耐候性。一般热塑性弹性体如果照射太阳光则慢慢劣化。具体而言,由于太阳光中包含的紫外线导致的聚合物分子链的切断、胶凝引起表面产生裂缝、脆化,最终变得不能实用。对于这种劣化现象引起的形状变化,配合于橡胶中的操作油有很大的影响。
利用操作油进行了所谓充油的橡胶在暴露于日光的时间短的情况下,仅发生橡胶的变色,不发生橡胶的走形(型崩れ)等形状变化。但是,如果橡胶进一步长时间暴露于日光,则产生橡胶的走形、裂纹(表面裂缝)等形状变化,有可能给采用充油橡胶的情况带来障碍。
即使是专利文献1的操作油在充油橡胶的耐候性方面也并不令人完全满意。例如,橡胶长时间暴露于日光时,不仅橡胶变色,还有可能出现橡胶的走形、裂纹(表面裂缝)等形状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候性优异、不容易发生橡胶制品的劣化导致的走形等形状变化的操作油和使用该操作油的橡胶组合物。
解决问题的手段
以往,作为操作油广泛使用链烷烃系或环烷烃系矿物油。本发明人发现以特定的2波长紫外吸光度为指标使油中的特定芳香族成分实质上为特定量以下,即使橡胶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中,也可以防止走形、表面裂缝等充油橡胶的形状变化。本发明是基于该发现完成的。即,本发明提供下述操作油和橡胶组合物。
(1)操作油,其具有下述(a)~(c)的性状:
(a)紫外吸光度(198nm)为3以下
(b)紫外吸光度(228nm)为1以下
(c)40℃运动粘度为25mm2/s~450mm2/s。
(2)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合了上述操作油。
(3)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橡胶组合物中,该橡胶组合物的橡胶基材是选自EPDM、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操作油由于耐候性优异,因此用于橡胶制品的制造时不容易发生该橡胶制品的劣化导致的走形等形状变化。因此,可以防止橡胶制品的外观、性能的恶化,结果可以延长该橡胶制品的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操作油具有下述(a)~(c)的性状:
(a)紫外吸光度(198nm)为3以下
(b)紫外吸光度(228nm)为1以下
(c)40℃运动粘度为25mm2/s~450mm2/s。
[紫外吸光度]
众所周知如果在橡胶中配合操作油,则由于操作油中含有的芳香族成分的影响,充油橡胶因紫外线而发生胶凝等,从而产生变色。另外,认为紫外线的吸收量指示油中的芳香族成分的含量,紫外吸光度越大,则含有越多的芳香族成分。因此,如果将问题简单化,则为了提高操作油的耐候性,避免紫外线的影响,减少作为吸收紫外线的原因的芳香族成分即可,容易想到降低作为其指标的紫外吸光度的值即可。
另外,如果考虑在橡胶中配合操作油,则与橡胶的相容性也非常重要,并不是单纯减少芳香族成分即可。需要关于可能对耐候性有不良影响的特定微量芳香族成分的指标。但是,关于对放置于过苛条件下的充油橡胶的形状变化有影响的微量芳香族成分迄今还是未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