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短切微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5550.4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6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K.R.帕克;D.W.克罗西维奇;R.C.蒙加尔;D.J.小罗杰斯;D.A.特雷迈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士曼化工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00 | 分类号: | D04H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韦欣华,李炳爱 |
地址: | 美国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短切微 纤维 方法 | ||
1.制造微纤维产物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 使长度小于25毫米的短切多组分纤维在纤维浆区中与处理过的水性流接触以产生短切多组分纤维浆;其中所述短切多组分纤维包含至少一种水分散性磺基聚酯和至少一种与所述水分散性磺基聚酯不混溶的水不分散性合成聚合物;且其中所述处理过的水性流在低于40℃的温度下;
(B) 使所述短切多组分纤维浆和加热的水性流在纤维打开区中接触充分混合以除去一部分所述水分散性磺基聚酯,从而产生温度为55℃至100℃的打开的微纤维浆;其中所述打开的微纤维浆包含水不分散性聚合物微纤维、水分散性磺基聚酯和水;其中所述打开的微纤维浆中的固体重量%为0.1重量%至20重量%;
(C) 将所述打开的微纤维浆送往初级固液分离区以产生所述微纤维产物流和第一母液流;其中所述第一母液流包含水和所述水分散性磺基聚酯;和
(D) 将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母液流送往第二固液分离区以产生第二湿滤饼流和第二母液流;其中所述第二母液流包含水和水分散性磺基聚酯;且其中所述第二湿滤饼流包含微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短切多组分纤维具有小于5毫米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的水性流包含通过将未处理的水性流送往水性处理区制成的处理过的水性流;其中所述处理过的水性流含有小于50 ppm的二价和多价阳离子;并将所述处理过的水性流送往热交换区以产生所述加热的水性流。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纤维浆区中的所述短切多组分纤维浆中短切多组分纤维的重量%为35重量%至1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纤维浆区包含选自水力碎浆机、连续搅拌釜反应器和搅拌间歇釜的至少一个设备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纤维打开区包含选自混合槽、搅拌间歇釜、活塞流反应器、管道和连续搅拌釜反应器的至少一个设备件。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初级固液分离区包含选自多孔篮离心机、连续真空带式过滤机、间歇真空吸滤器、间歇多孔沉淀池、双网脱水设备、带有压缩区的连续水平带式过滤机、带有楔形丝过滤介质的非振动倾斜筛网装置、连续真空转鼓过滤机和脱水传送带的至少一个设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微纤维产物流中的固体重量%为10重量%至65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母液流送往:
(A) 所述纤维浆区;
(B) 所述纤维打开区;
(C) 热交换区,以产生所述加热的水性流,并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加热的水性流送往所述纤维打开区;和/或
(D) 所述初级固液分离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母液流送往初级浓缩区以产生初级聚合物浓缩流和初级回收水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母液流送往:
(A) 所述纤维浆区;
(B) 所述纤维打开区;
(C) 热交换区,以产生所述加热的水性流,并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加热的水性流送往所述纤维打开区;和/或
(D) 所述初级固液分离区以用作洗液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方法中清除所述第一母液流、所述第二母液流和/或所述初级回收水流以再利用或送往废水处理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初级回收水流送往:
(A) 所述纤维浆区;
(B) 所述纤维打开区;
(C) 热交换区,以产生所述加热的水性流,并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加热的水性流送往所述纤维打开区;和/或
(D) 所述初级固液分离区以用作洗液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初级聚合物浓缩流送往二次浓缩区以产生蒸气流和熔融聚合物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短切多组分纤维具有小于2.5毫米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士曼化工公司,未经伊士曼化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5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