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或聚甲基戊烯多孔质纤维以及包含它们的纤维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5602.8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4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鹿野秀和;浜中省吾;荒西义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8/06 | 分类号: | D01F8/06;D01F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戊烯 复合 纤维 多孔 以及 包含 它们 纤维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和聚甲基戊烯多孔质纤维。更详细地说,涉及对轻量性优异的聚甲基戊烯纤维赋予了鲜艳且有深度的显色性的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此外涉及轻量性优异,并且孔径的均匀性高,孔隙对于外力的保持率高的聚甲基戊烯多孔质纤维。通过本发明获得的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和聚甲基戊烯多孔质纤维可以适合用作编织物、非织造布、细纱、絮棉等纤维结构体。
背景技术
作为聚烯烃系纤维的一种的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虽然轻量性、耐化学性优异,但由于熔点低,因此具有耐热性低这样的缺陷,由于不具有极性官能团,因此具有难以染色这样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因此不适于衣料用途,现状是在方块地毯、家庭用铺垫织物、汽车用垫等内饰用途、绳索、防护网、滤布、狭幅带、编带、椅套等材料用途等有限的用途中得以利用。
作为与聚乙烯、聚丙烯不同的聚烯烃系聚合物,有聚甲基戊烯,聚甲基戊烯与聚乙烯、聚丙烯相比,比重低,轻量性极其优异。此外,与其它聚烯烃相比,熔点、软化点高,耐热性优异,因此可以使用熨斗,能够在高温下使用的用途中发展。然而,与其它聚烯烃系纤维同样地难以染色,因此在衣料用途中的发展依然留有问题。
作为聚烯烃系纤维的简便的染色方法,可举出颜料的添加。然而,对于颜料而言,难以获得染料那样的鲜明的显色性,此外,在使用颜料的情况下,有纤维变硬的倾向,有柔软性受损这样的缺陷。
作为代替颜料的染色方法,提出了聚烯烃系纤维的表面改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臭氧处理、紫外线照射进行乙烯基化合物的接枝共聚,从而进行聚烯烃系纤维的表面改性,尝试了染色性的改善。
此外,对于染色性低的聚烯烃,提出了将能够染色的树脂进行复合化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将聚甲基戊烯设为鞘成分,将聚酯或聚酰胺设为芯成分的芯鞘复合纤维。
另一方面,作为与纤维的轻量化有关的一般方法,可举出中空部、孔隙的形成。中空部、孔隙由于将空气内包,因此除了轻量性以外,还表现出保温性、缓冲性等功能。关于中空丝,可以通过熔融纺丝来简便地制造,但在实施假捻、捻线等加工时,有发生中空部的变形、压坏这样的缺陷。
关于使纤维形成孔隙的方法,迄今为止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4中,将聚烯烃纤维热处理后,进行拉伸,从而形成孔隙。在该方案中,通过热处理而进行聚烯烃的结晶化,然后通过拉伸,使结晶部与非晶部进行界面剥离而形成孔隙。
专利文献5中,将包含聚烯烃和微粒的聚烯烃组合物纤维化后,进行拉伸,从而形成孔隙。在该方案中,通过拉伸而使聚烯烃与微粒进行界面剥离而形成孔隙。
专利文献6中,将包含聚烯烃和石蜡的聚烯烃组合物纤维化,制成海岛纤维后,利用溶剂使作为岛成分的石蜡溶出,从而形成孔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0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879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57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2461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25951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4-18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有关于对聚烯烃系纤维赋予显色性的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臭氧处理、紫外线照射需要长时间,因此生产性低,工业化的障碍高。
此外,在专利文献2、3的方法中,通过将能够染色的树脂配置于芯鞘复合纤维的芯,从而虽然能够对纤维赋予显色性,但欠缺鲜艳、深度。
本发明的第一课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对轻量性优异的聚甲基戊烯纤维赋予鲜艳且有深度的显色性,可以适合用作编织物、非织造布、细纱、絮棉等纤维结构体的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
另一方面,在有关于纤维的轻量化的上述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法中,拉伸时纤维易于断裂,此外在拉伸了的情况下,在纤维的表层与内层,孔径不同,因此有孔径的控制困难这样的缺陷。
在专利文献5的方法中,由于微粒的凝集物,因此熔融纺丝时易于发生断线,拉伸时除了断线以外,还有易于产生孔径偏差这样的缺陷。而且有通过拉伸而获得的多孔质纤维中残留微粒这样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6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调节机
- 下一篇:借助于熔融纺丝法制造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