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式微粉原料供给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6023.5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阳平;柿崎淳;岩本圭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29C31/04 | 分类号: | B29C31/04;B29C4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式微 原料 供给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螺旋式微粉原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接受部件(21)、筒状供给体(22)和一根螺杆(2);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具有与混炼挤出机(1)的混炼筒(1a)连接的多个气体排气口(20);所述筒状供给体(22)具有与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连接的料斗(7);所述一根螺杆(2)贯穿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及筒状供给体(22)并自由旋转地设置,并用于向所述混炼筒(1a)内供给从0.05g/cc至0.5g/cc的低体积密度的微粉原料;
在所述螺旋式微粉原料供给装置中,具有缠绕在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外周的筛网(5)及用于使所述筛网(5)向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侧紧贴的多个环状固定金属件(23);将所述筛网(5)与所述螺杆(2)的外径之间的缝隙(D)设为1mm~10mm,仅使从所述微粉原料分离的气体由所述气体排气口(20)向外部排出,所述微粉原料不从所述筛网(5)向外部漏出,而供给至所述筒(1a)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微粉原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的外周侧设置保持部件(25),所述保持部件(25)具有用于形成环状强制排气室(6)的孔(24),所述气体排气口(20)、筛网(5)及环状固定金属件(23)位于所述环状强制排气室(6)内。
3.一种螺旋式微粉原料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所述的螺旋式微粉原料供给装置,其具备筒状接受部件(21)、筒状供给体(22)及一根螺杆(2);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具有与混炼挤出机(1)的混炼筒(1a)连接的多个气体排气口(20);所述筒状供给体(22)具有与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连接的料斗(7);所述一根螺杆(2)贯穿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及筒状供给体(22)并自由旋转地设置,并用于向所述混炼筒(1a)内供给从0.05g/cc至0.5g/cc的低体积密度的微粉原料;
具有缠绕在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外周的筛网(5)及用于使所述筛网(5)向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侧紧贴的多个环状固定金属件(23),将所述筛网(5)与所述螺杆(2)的外径之间的缝隙(D)设为1mm~10mm,仅使从所述微粉原料分离的气体从所述气体排气口(20)向外部排出,所述微粉原料不从所述筛网(5)向外部漏出,而供给至筒(1a)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式微粉原料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接受部件(21)的外周侧设置保持部件(25),所述保持部件(25)具有用于形成环状强制排气室(6)的孔(24),所述气体排气口(20)、筛网(5)及环状固定金属件(23)位于所述环状强制排气室(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60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