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解调并传输相移键控信号的接收器和收发器架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7211.X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4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诺飞公司;徐阳 |
主分类号: | H03D3/22 | 分类号: | H03D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解调 传输 相移 键控 信号 接收器 收发 架构 方法 | ||
1.一种接收器,包括:
具有被配置为接收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的第一输入端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基准频率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
具有被配置为接收所述BPSK信号的第三输入端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基准频率的第四输入端的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
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的第一锁相环路,所述第一锁相环路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一基准频率;以及
与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的所述第四输入端耦接的第二锁相环路,所述第二锁相环路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二基准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和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耦接的混频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锁相环路耦接并且与所述第二锁相环路耦接的有限状态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有限状态机通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锁相环路耦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第一锁相环路的划分因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有限状态机包括具有以下项的至少一个状态:信道检测、清晰信道评估、数据传输、PVT校准、接收器唤醒和接收器断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锁相环路和所述第二锁相环路中的至少一个是模拟锁相环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锁相环路和所述第二锁相环路中的至少一个是数字锁相环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锁相环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的第一输出并且所述第一基准频率至少基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的所述第一输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基准频率大于所述BPSK信号的载波频率并且所述第二基准频率小于所述BPSK信号的所述载波频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包括具有正输出和负输出的放大器,所述正输出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耦接并且所述负输出与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耦接。
12.一种接收器,包括:
具有被配置为接收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的第一输入端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基准频率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
具有被配置为接收所述BPSK信号的第三输入端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基准频率的第四输入端的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
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的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一基准频率;以及
与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的所述第四输入端耦接的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二基准频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和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耦接的混频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锁相环路耦接并且与所述第二锁相环路耦接的有限状态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有限状态机通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耦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的调谐常数。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是锁相环路。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是锁频环路。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的第一输出并且所述第一基准频率至少基于所述第一注入锁定振荡器的所述第一输出。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基准频率大于所述BPSK信号的载波频率并且所述第二基准频率小于所述BPSK信号的所述载波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诺飞公司;徐阳,未经盈诺飞公司;徐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72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模块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