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WLAN系统中接入信道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17369.7 | 申请日: | 2013-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石镛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74/04 | 分类号: | H04W74/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夏凯;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wlan 系统 接入 信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执行信道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发了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当中的WLAN技术基于射频(RF)技术允许使用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等等在家或者在企业或者在特定的服务供应区域处进行无线互联网接入。
为了克服消除WLAN的缺点之一,受限的通信速度,最近的技术标准已经提出能够增加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同时扩展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演进的系统。例如,IEEE802.11n使数据处理速度能够支持最高540Mbps的高吞吐量(HT)。另外,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技术最近已经被应用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使得最小化传输误差并且优化数据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技术已经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被论述。在IEEE802.11WLAN中的用于支持M2M通信的技术标准已经被发展成IEEE802.11ah。M2M通信有时候可能考虑能够在包括大量设备的环境下以低速通信少量数据的场景。
在通过所有设备共享的媒介中执行在WLAN系统中的通信。如果如在M2M通信的情况的设备的数目增加,则对于单个设备的信道接入的长时间的消耗可能不可避免地劣化整个系统吞吐量,并且并且阻碍相应的设备的省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的信道接入方法用于不仅减少对于信道接入所消耗的持续时间而且减少设备的功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从下面的描述对于本发明属于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前述的技术目的和在此没有提及的其它技术目的。
技术方案
通过提供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站(STA)执行信道接入的方法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方法包括:从接入点(AP)接收关于其中允许STA的信道接入的至少一个时隙的配置信息;和在至少一个时隙的时隙边界处开始信道接入,其中在没有执行空闲信道评估(CCA)的情况下信道接入开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接入的站(STA)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收发器从接入点(AP)接收关于其中允许STA的信道接入的至少一个时隙的配置信息,并且在至少一个时隙的时隙边界处开始信道接入,其中在没有执行空闲信道评估(CCA)的情况下信道接入开始。
下面的描述可以被共同地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
关于至少一个时隙的配置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是否允许STA的传输机会(TXOP)重叠时隙边界的特定信息。如果不允许TXOP重叠时隙边界,则在没有执行CCA的情况下信道接入可以开始。
在至少一个时隙当中的一个时隙持续时间中可以获得TXOP。
STA可以从瞌睡状态切换到唤醒状态。
可以执行CCA直到用于STA配置网络分配矢量(NAV)的帧序列,或者等于探测延迟(ProbeDelay)值的时间段已经发生。
时隙边界可以是允许STA的信道接入的时间点。
时隙可以是在两个连续的时间点之间的间隔。
可以允许信道接入的时间点是STA的目标唤醒时间。
开始信道接入可以包括通过竞争发送帧。
帧可以是NDP省电(PS)轮询帧。
在信标间隔期间可以配置多个时隙。
通过信标帧可以提供至少一个时隙的配置信息。
至少一个时隙的配置信息可以是其中允许STA的限制性信道接入的持续时间的配置信息。
至少一个时隙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基于时隙将被允许的信道接入持续时间分配给包括STA的STA组的信息。
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前述的总体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如主张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有益效果
从上面的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信道接入方法,使得能够提供用于不仅减少对于信道接入所耗费的时间而且减少装置的功耗的方法和设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能够利用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限于已在上文特别描述的效果,并且从结合附图的下面的具体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73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