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后排列的掩弧焊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7618.2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5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T·M·奥唐奈;E·施维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肯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73 | 分类号: | B23K9/173;B23K9/00;B23K9/09;B23K9/095;B23K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后 排列 掩弧焊 | ||
1.一种焊接系统(100),所述焊接系统(100)包括:
至少一个前电源供应器(101),所述至少一个前电源供应器(101)被电气耦合到前焊条(107),其中所述前电源供应器将第一焊接波形提供到所述前焊条,以利用明弧焊工艺将所述前焊条熔敷到焊接接头中,其中所述第一焊接波形包括具有峰值电流水平的多个脉冲;
至少一个后电源供应器(103),所述至少一个后电源供应器(103)被电气耦合到后焊条(111),其中所述后电源供应器将第二焊接波形提供到所述后焊条,以利用明弧焊工艺将所述后焊条熔敷到所述焊接接头中,其中所述第二焊接波形包括具有峰值电流水平的多个脉冲;以及
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电性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前电源供应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后电源供应器的接地终端以及至少两个接地点之间,所述至少两个接地点中的每个位于单个工件的末端,其中在明弧焊工艺期间,所述切换装置被控制来至少基于从位于所述单个工件的所述末端的所述至少两个接地点所选择的接地点来改变至所述至少一个前电源供应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后电源供应器的接地电流路径的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焊接波形中的至少一个被这样控制,以使所述第一焊接波形的所述脉冲的所述峰值电流水平与所述第二焊接波形的所述脉冲的所述峰值电流水平异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前焊条和后焊条中的每个被熔敷到共同的熔池中来形成所述焊接接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前焊条在焊接期间相对于所述焊接接头的法线以0度至-20度范围内的角度被定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后焊条在焊接期间相对于所述焊接接头的法线以0度至30度范围内的角度被定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前焊条在焊接期间相对于所述焊接接头的法线以-3度至-15度范围内的角度被定向,并且所述后焊条相对于所述法线以8度至20度范围内的角度被定向。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在焊接期间所述前焊条和后焊条之间的距离是在6mm至50mm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焊接波形是以180度异相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焊接波形是以180度至-20度异相的。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焊接波形的所述峰值电流水平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于所述第二焊接波形的所述峰值电流水平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焊接波形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焊接波形的所述多个脉冲之间的本底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焊接波形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焊接波形的所述多个脉冲之间的本底部分,并且
其中针对所述第一焊接波形和所述第二焊接波形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多个脉冲中的每个的所述峰值电流水平全部出现在所述第一焊接波形和第二焊接波形中的另一个的所述本底部分期间。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明弧焊工艺是预焊工艺。
12.一种焊接方法,所述焊接方法包括:
将第一焊接波形提供到前焊条,以利用明弧焊工艺,将所述前焊条熔敷到焊接接头中,其中所述第一焊接波形包括具有峰值电流水平的多个脉冲;
将第二焊接波形提供到后焊条,以利用明弧焊工艺,将所述后焊条熔敷到所述焊接接头中,其中所述第二焊接波形包括具有峰值电流水平的多个脉冲;
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焊接波形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第一焊接波形的所述脉冲的所述峰值电流水平与所述第二焊接波形的所述脉冲的所述峰值电流水平异相;以及
在所述明弧焊工艺期间,通过控制切换装置针对所述第一焊接波形或所述第二焊接波形中的至少一个在工件上的第一接地电流路径和第二接地电流路径之间选择,所述切换装置电性地设置在提供所述第一焊接波形的电源供应器和提供所述第二焊接波形的电源供应器的接地终端以及至少两个接地点之间,所述至少两个接地点中的每个位于单个工件的末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明弧焊工艺是预焊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肯环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林肯环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76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悬置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池组中置式电动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