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光纤对准装置的光纤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8911.0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1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M.古雷里;R.C.弗莱格;R.B.保罗;D.W.A.费尔黑登;D.D.埃尔德曼;D.A.布雷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泰科电子瑞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胡斌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光纤 对准 装置 连接 系统 | ||
1. 一种光纤对准装置,包括:
对准壳体,其包括第一和第二端,所述对准壳体限定纤维插入轴线,所述纤维插入轴线在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穿过所述对准壳体,所述对准壳体包括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的纤维对准区;
第一和第二纤维对准杆,其定位在所述对准壳体内,所述第一和第二纤维对准杆协作以限定纤维对准凹槽,所述纤维对准凹槽沿所述纤维插入轴线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纤维对准杆各自具有定位在所述对准壳体的第一和第二端处的圆形端;
第一和第二纤维接触部件,其定位在所述对准壳体内;和
偏压布置,其用于大体上朝所述纤维对准凹槽推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纤维接触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纤维接触部件包括球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触部件包括球。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壳体为一件式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壳体为一件式模制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布置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对准壳体上,使得第一和第二接触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对准壳体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和第二弹簧将偏压压力分别施加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部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弹簧包括片簧。
9. 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为C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触部件为第一和第二球,其中,所述对准壳体具有圆柱形外表面,且其中,包括主体的回弹性夹具配合在所述对准壳体的圆柱形外表面上,所述主体具有大体上C形的横截面轮廓,所述回弹性夹具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片簧,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簧具有与所述主体整体结合地形成的基端,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簧形成所述偏压布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壳体的第一和第二端限定局部漏斗,所述局部漏斗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纤维对准杆的圆形端协作,以形成用于朝所述纤维插入轴线引导光纤的纤维引导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端的形状为半球形。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光学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装置并入纤维光学适配器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光学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装置并入转换器中,所述转换器用于将无套圈连接器转换成套圈连接器。
15. 一种光纤对准装置,包括:
对准壳体,其包括第一和第二端,所述对准壳体限定纤维插入轴线,所述纤维插入轴线在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穿过所述对准壳体,所述对准壳体包括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的纤维对准区,所述对准壳体具有圆柱形外表面;
第一和第二球,其配合在所述对准壳体内;和
回弹性夹具,其包括主体,配合在所述对准壳体的圆柱形外表面上,所述主体具有大体上C形的横截面轮廓,所述回弹性夹具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片簧,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簧具有与所述主体整体结合地形成的基端,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簧沿相对于所述纤维插入轴线横向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球。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壳体限定光纤对准凹槽,所述光纤对准凹槽在所述对准壳体内沿所述纤维插入轴线延伸。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壳体的第一和第二端限定漏斗结构,以用于朝所述纤维插入轴线引导光纤。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结构包括局部漏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泰科电子瑞侃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泰科电子瑞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89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