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20359.9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1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博之;足立英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2G3/04;H01B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吴立;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容纳导线的导管部件。
背景技术
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线束包括三个高压电线以及分别容纳该三个高压电线以保护的三个金属导管部件(金属管)。高压电线设置成连接安装在车辆的前部中的电机与安装在车辆的中部或后部中的逆变器。
线束放置成沿着构成本体框架的外侧的本体地板的下侧延伸。因此,作为金属导管部件,采用了能够保护高压电线免受由于车辆行驶而跳起的小石头或溅起的水的损坏的材料。该金属导管部件具有保护高压电线免受诸如小石头或水这样的损坏、并且防止高压电线的挠曲的刚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No.JP-A-2004-22415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包括三个高压电线的线束中,虽然需要将金属导管部件染色为橙色,使得将该金属导管部件识别为承载高压电线,但是与没有进行染色的金属导管部件的外径相比,各个金属导管部件的外径增大到该金属导管部件被染色的程度。另外,然后将夹具装接到外径如此增大的金属导管部件。从而,当利用夹具将线束布置在本体地板的下侧上时,如此放置的线束妨碍了确保路面与其自身之间的宽的离地间隙的企图,导致线束容易受到由于车辆行驶而跳起的小石头的影响的问题。
鉴于这些情况已经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实现其重量和朝着路面的突起的减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
导管部件,该导管部件将一个或多个导线容纳在该导管部件中,以及
识别部,该识别部被着色成预定颜色,并且给定预定厚度;和非识别部,该非识别部限定为所述识别部不周向地设置的部分,所述识别部和所述非识别部设置在所述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其中
后装部件装接于所述非识别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所述识别部与所述非识别部之间产生的阶梯差可以充当所述后装部件的位置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识别部可以由树脂层、管和涂层的任一个构成,并且其中,所述后装部件可以由夹具、保护器和索环的任一个构成。
从而,根据以上述方式特征化的本发明,线束构造成包括导管部件,并且识别部和非识别部设置在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导管部件的整个外表面不构成识别部。非识别部设置为不设置识别部的部分,并且护套部件在设置非识别部的部分处的外径变得比设置识别部的部分处的外径小。然后,例如,当将后装部件装接于护套部件的外径变小的非识别部时,线束的尺寸变小,并且能够将线束布置成确保相对于地面的宽的离地间隙。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识别部与非识别部之间产生阶梯差,所以能够通过该阶梯差限制后装部件的位置。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例如,由于非识别部设置在构成线束的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后装部件装接于非识别部,所以线束的尺寸减小,并且线束能够布置成确保相对于地面的宽的离地间隙。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当布置线束时能够实现减小线束的突出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优点之外,提供了下面的优点。即,提供了能够通过在识别部与非识别部之间产生的阶梯差限制后装部件的位置的优点。通过这样做,不仅防止了后装部件的位移,而且有助于后装部件的定位。此外,当后装部件能够移动时,能够限制后装部件的移动范围。从而,还提供了能够实现操作性的提高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变得能够提供优选的识别部和后装部件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和1B示出本发明的线束,其中,图1A示出线束的布置,并且图1B示出夹具装接于导管部件的方式。
图2A至2C示出线束的导线的构造。
图3是设置在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的识别部和非识别部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夹具后装为非识别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A是线束的侧视图,并且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
参考标记列表
1:混合动力车辆
2:发动机
3:电机单元
4:逆变器单元
5:电池
6:发动机室
7:车辆的后部
8、9:线束
10:中间部
11:本体地板
12:接线箱
13:后端
14:前端
15、15':高压同轴复合导线(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03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