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纤维网进行开孔和拉伸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1529.5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2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R·G·科;J·M·奥尔;S·B·格罗斯;R·K·伊斯博赫;L·J·科切;K·G·缪斯;T·I·穆拉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纤维 进行 拉伸 设备 方法 | ||
1.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反转辊,所述两个相互啮合的反转辊在两者间形成辊隙,所述设备包括:
a)大体圆柱形的第一辊,所述第一辊具有表面、圆周和轴线,所述第一辊包括:
所述辊的表面上的多个周向第一脊和周向第一凹槽,其中所述第一脊具有顶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底部表面;和
间隔开的多个齿,所述齿从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向外延伸,每个齿均从所述顶部表面至末端渐缩,其中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位于所述齿的末端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之间;和
b)大体圆柱形的第二辊,所述第二辊包括多个连续的周向第二脊和周向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辊包括从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至齿的所述末端测量的横切深度,其中所述辊隙包括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啮合深度,并且其中所述啮合深度大于所述横切深度,优选地其中所述啮合深度比所述横切深度大至少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辊隙包括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啮合深度,其中所述啮合深度为3mm至4mm。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辊包括横向宽度,并且其中围绕所述圆周并横跨所述第一辊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基本上相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所述第一辊包括横向宽度,并且其中其中围绕所述圆周或横跨所述第一辊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之间的距离有变化。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齿为小平面化的并包括至少四个或六个侧面。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齿和脊表面所交会的部分为精整的,以提供选自截顶的、半截顶的、非截顶的、以及它们的组合的几何形状。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脊具有高度,其中所述高度为所述齿的高度的至少2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选自辐射式的、非辐射式的或它们的组合。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辊为具有脊的环辊,所述脊在所述周向或轴向上具有不同的高度。
11.一种用于使纤维网变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前体纤维网喂送到辊隙中,所述辊隙形成于两个相互啮合的辊之间,所述两个相互啮合的辊包括:
a)大体圆柱形的第一辊,所述第一辊具有表面、圆周和轴线,所述第一辊包括:
1)多个第一脊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脊和第一凹槽围绕所述辊的圆周在所述辊的表面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脊具有顶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底部表面;和
2)间隔开的多个齿,所述齿从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向外延伸,所述齿具有末端,其中所述第一脊的顶部表面设置在所述齿的末端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之间;和
b)大体圆柱形的第二辊,所述第二辊包括多个连续的周向脊和周向凹槽,其中所述第二脊具有顶部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凹槽具有底部表面;
其中当所述纤维网被喂送到所述辊隙中时,所述第一辊上的脊中的至少一些的顶部朝所述第二辊的轴线向内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二辊上的第二脊中的至少一些的顶部的深度,并且所述纤维网:(i)由所述齿在间隔开的多个第一位置开孔以形成间隔开的多个孔;并且(ii)由所述相互啮合的辊在所述横向上拉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艺,其中至少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也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辊形成辊隙从而进一步拉伸所述纤维网或使其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艺,其中所述前体纤维网和相互啮合的辊不受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艺,其中通将所述前体纤维网围绕被加热至50-200摄氏度的辊来加热所述前体纤维网。
15.一种纤维网,所述纤维网是由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或工艺制备的,其中所述纤维网优选地包括非织造材料;层合体;选自LLDPE、LDPE、HDPE的膜;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15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震建筑
- 下一篇:涤纶分散匀染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