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接金属带材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2083.8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5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A·诺埃;F·阿姆鲍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24 | 分类号: | B21C47/24;B21D39/03;B21B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金属 方法 设备 | ||
1.在带材处理设备中用于使第一金属带材的带材尾端与第二金属带材的带材始端相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材尾端与所述带材始端在构成搭接的情况下彼此相叠地定位并且在搭接的区域内在多个连接点处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借助无切削过程的压铆制作所述连接点;同时制作多个横向于带材行进方向间隔开的连接点,而构成在带材宽度或者接近带材宽度上延伸的连接点序列,其中,制作至少一个带有多于20个分布在带材宽度上的连接点的连接点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多个沿着带材行进方向相继间隔开的连接点,而构成多个沿着带材行进方向相继设置的连接点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连接压机制作所述连接点,其中,以仅仅唯一一个挤压冲程制作整个带材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厚度的带材使用带有不同的阳模直径的不同压铆模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多个可供使用的压铆模具中选择性地选出适合于相应带材的压铆模具并利用模具更换设备将其从连接压机外部的等待位置转移到连接压机内部的作业位置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模具在模具更换期间平行于带材行进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模具在模具更换期间横向于带材行进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5至7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一个或者多个压铆模具,还使用用于冲压连接的冲压模具。
9.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带材始端和带材尾端附加地相互粘性连接粘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之前和/或期间,将待连接的带材和/或一个压铆模具或者多个压铆模具进行加温。
11.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一个压铆模具或者多个压铆模具进行位置控制地调节。
12.在带材处理设备中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11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用于使第一金属带材的带材尾端与第二金属带材的带材始端相连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连接压机(2),该连接压机包括压机机架(3)、压机上部(4)和压机下部(5),其中,带有至少一个阳模(8)的上模(6)固定在所述压机上部(4)上并且带有至少一个阴模(9)的下模(7)固定在所述压机下部(5)上,其中,压机上部(4)和/或压机下部(5)为了施加挤压力而能够借助一个或者多个驱动装置移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构造为能够同时产生带有多于20个连接点的连接点序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6)构造成带有多个分布在带材宽度上的阳模或阴模的复合模具和/或所述下模(7)构造成带有多个分布在带材宽度上的阴模或阳模的复合模具。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模(6)和下模(7)通过导向件(13)相互连接成模具组(10a,b,c)。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带有多个上模(6)和多个下模(7)的模具更换设备(12),所述上模和下模能够选择性地从压机内部的作业位置转移到压机外部的等待位置中,以及反过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6)和下模(7)利用所述模具更换设备(12)平行于带材行进方向(B)从所述作业位置转移到所述等待位置中,以及反过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6)和下模(7)利用所述模具更换设备(12)横向于带材行进方向(B)从所述作业位置转移到所述等待位置中,以及反过来。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设备(12)配备有多个压铆模具(6,7),或者配备有一个或者多个压铆模具(6,7)以及至少一个冲压模具。
19.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调温设备,利用该调温设备能使带材和/或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在连接之前和/或期间得以调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20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青钱柳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金花茶叶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