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CO2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4183.4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B·维利;S·林克;M·诺伊曼;J·尼迈尔;M·科伊普;D·维特豪特;M·塞勒;J·罗尔克;R·施奈德;D·登布科夫斯基;V·布雷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于辉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混合物 吸收 co2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CO2的方法。
在很多工业方法或化学方法中产生的气流中不希望的高含量CO2必须降低,以用于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运输或防止发生CO2排放。
在工业规模上,通常将烷醇胺的水溶液作为吸收介质用于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CO2。通过加热、降压至较低的压力或汽提,使加载的吸收介质再生,并且二氧化碳被解吸。在再生处理之后,吸收介质可以被重新使用。这些方法例如描述于Rolker,J.;Arlt,W.;“Abtrennung von Kohlendioxid aus Rauchgasen mittels Absorption”[通过吸收从废气去除二氧化碳]Chemie Ingenieur Technik 2006,78,第416至424页,以及Kohl,A.L.;Nielsen,R.B.,“Gas Purification”,第5版,Gulf Publishing,Houston 1997。
然而这些方法的缺点是,通过吸收和随后的解吸移除CO2需要相当大量的能量,以及在解吸中,仅部分被吸收的CO2被再次解吸,因此在吸收和解吸的循环中,吸收介质的能力是不足的。
US 7,419,646描述了一种用于废气脱酸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吸收介质在吸收酸性气体时形成两个可分离的相。特别在第6栏引用了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作为用于吸收酸性气体的反应性化合物。US 7,419,646的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附加的设备,以分离在吸收过程中产生的两个相。
US 2009/0199709描述了一种类似的方法,其中在吸收酸性气体之后,加热加载的吸收介质,以产生两个可分离的相,随后将其彼此分离。在此也引用了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作为适于吸收酸性气体的反应性化合物。
FR 2900841和US 2007/0286783描述了用于将废气脱酸的方法,其中通过萃取将与CO2反应的反应性化合物从加载的吸收介质中分离。所引用的用于吸收酸性气体的反应性化合物之一是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
WO 2010/089257描述了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CO2的方法,所述方法使用包含水和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的吸收介质,其中胺可以在4-氨基上被烷基化。然而,在包含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作为吸收剂的吸收介质的情况下,在吸收CO2期间容易发生氨基甲酸盐的沉淀。WO 2010/089257描述了溶剂,例如环丁砜或离子液体的添加,以维持吸收介质为单相,并得到更高的CO2吸收能力。
因此,仍然需要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CO2的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在高的吸收率同时可得到高的CO2吸收能力,并且即使在没有添加溶剂时,也可以在CO2的吸收和吸收介质的再生期间,防止分离成两个液相或防止固体沉淀。
现在已经发现可以通过使用包含在4-氨基上经取代的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的吸收介质达到该目的,所述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的位于4-氨基上的取代基具有合适的可以提高水溶性的官能团。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CO2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气体混合物与包含水和至少一种结构式(I)的胺的吸收介质接触来进行
其中,
R1是-(CH2)n-(XCH2CH2)m-Y-R3基团,其中
R3=氢或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
X和Y彼此独立地是NR3、氧、SO或SO2,其中在Y=SO和Y=SO2的情况下,R3不是氢,且Y-R3可以是N-吗啉基或N-哌嗪基,
n=2至4
m=0至4,且
R2是氢、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基团R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未经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41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