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协助的设备至设备(D2D)通信的信标管理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5283.9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5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B.林多夫;G.福多尔;L.维赫斯森;M.卡兹米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00 | 分类号: | H04W8/00;H04W76/14;H04W76/10;H04W84/18;H04W88/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美灵;张懿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协助 备至 设备 d2d 通信 信标 管理 | ||
公开一种适于执行设备至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设备至设备通信能力的指示传送到网络节点(220),以及接收分配给适于执行设备至设备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信标参数(240),基于接收的信标参数,监视设备置设备通信信标信令(250),以及基于监视的设备至设备通信信标信令的测量,执行至少一个无线电操作任务。执行至少一个无线电操作任务可以包括,使用监视的设备至设备通信信标信令的测量来为设备至设备通信选择或重新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一,和/或基于监视的设备至设备通信信标信令向网络节点传送(260)信标测量报告。无线通信设备的另一种方法包括从网络节点接收分配给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信标参数(235),基于接收的信标参数,传送设备置设备通信信标信令,以及从网络节点接收指示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检测到所传送的信标的信标测量报告。还公开了网络节点的对应方法以及对应布置、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网络协助的设备至设备通信的领域。更具体地来说,它涉及此类通信的信标管理。
背景技术
设备至设备(D2D)通信是指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在D2D通信中,从第一设备传送到第二设备的数据典型地不通过任何蜂窝网络进行中继。现有技术的D2D通信的一些示例是蓝牙通信、FlashlinQ 通信、WLAN(例如,IEEE 802.11)通信(例如,WIFI直接通信)。
设备至设备通信可以应用于多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当存在蜂窝无线电接入网,并且能够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蜂窝连接时。D2D通信可以在此类情形中作为蜂窝通信的补充。
可能存在D2D通信可以提供比蜂窝通信更好的性能(更好的信号质量、更高的比特率、更低延迟等)时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设备之间接近和/或D2D协议的特定信令增益(例如,跳增益)。
在一些情况中,网络可能具有一些约束(例如由于处于重负载中),从而导致使用网络连接完全无法提供服务。这样,D2D通信将是一个备选。
还可能存在D2D通信可能为设备用户所首选(例如,由于计费成本的原因)的情况。
D2D通信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并且减少蜂窝网络的网络负载,因为D2D连接典型地使用与蜂窝网络(典型地授权频谱不同的另一种频谱范围(例如,未授权频谱)。而且,因为蜂窝网络通信对两个设备的每一个都使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对,而D2D连接仅使用一个链路对,即使D2D连接使用蜂窝频谱资源,频谱效率仍得以提高。甚至对于其中大多数数据通过D2D连接传送,而仅小量信息通过网络链路来传送的网络协助的D2D通信,情况仍是如此,
在D2D通信情形中,可想到例如在特定网络节点覆盖的区域中或在更小的区域中可能存在大量D2D功能设备彼此接近。这样允许D2D链路建立的多个可能性,但是此情况也可能导致D2D信令,例如对等方发现产生的某种相当的干扰。在此情形中优化例如链路性能和系统性能是复杂的任务。
D2D通信可以是自组织的或可以是网络协助的。例如,蜂窝网络可以通过建立D2D链路的安全性和/或部分或全部地控制D2D连接的设置(例如,设备/对等方发现和资源分配)来协助D2D连接。蜂窝网络还可以通过控制干扰环境来协助D2D通信。例如,如果为D2D通信使用授权运营商的频谱,则可以提供比在非授权频谱上工作时更高的可靠性。为了协助D2D连接,网络还可以提供同步和/或部分或全部无线电资源管理(RRM)。
D2D通信中的设备/对等方发现典型地基于设备分别传送(例如,广播)和/或检测信标信号。在网络协助的D2D设备发现中,网络可以通过分配信标资源和提供设备能够用来构造和检测用于发现的信标信号的信息来协助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52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