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碳纤维束,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25754.6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翼;櫻井博志;内藤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M15/59 | 分类号: | D06M15/59;C08J5/06;D06M23/08;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吴立;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碳纤维 制造 方法 以及 使用 复合体 | ||
1.一种增强碳纤维束,该增强碳纤维束包含粘附到碳纤维的表面的上浆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剂包含至少两种组分,
所述至少两种组分的第一组分在150℃下不会熔化,并且
所述至少两种组分的第二组分在150℃下具有流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
其中,所述第二组分为共聚物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
其中,所述第二组分为聚酰胺三元共聚物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粒状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
其中,粘附到所述碳纤维的所述上浆剂的量在0.1至20重量%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的含量(重量比率)为所述第二组分的含量的两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通过所述第二组分而粘附到所述碳纤维的所述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的熔点为150℃以上,并且
所述第二组分的熔点为低于150℃。
9.一种增强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引入上浆液的碳纤维束进行干燥,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液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并且
在干燥温度下,所述至少两种组分的第一组分不会熔化,并且所述至少两种组分的第二组分具有流动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粒状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组分在所述上浆液中为粒状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的粒径或所述第二组分的粒径为5μ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的含量(重量比率)为所述第二组分的含量的两倍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的熔点为所述干燥温度以上,并且
所述第二组分的熔点低于所述干燥温度。
15.一种复合体,该复合体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和树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体,
其中,所述树脂为热塑性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复合体,
其中,所述增强碳纤维束由短纤维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复合体,
其中,所述增强碳纤维束由长纤维组成。
19.一种复合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碳纤维束与树脂的混合物进行压制成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混合物中的所述增强碳纤维束在平面内随机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57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电子听诊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异构数据流的传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