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27727.2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津崎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24 | 分类号: | H05B33/24;H01L51/50;H05B33/22;H05B3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发光面板(panel)。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发光面板,其使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且在上下的透明电极间形成有多个发光部及多个透光部。该发光面板可在发光部为非点灯状态时用作使光透射的窗,而且在发光部为点灯状态时用作照明。由此知晓该发光面板白天作为采光用的窗,而夜晚作为照明装置的用途等。
此种发光面板中,被上下的透明电极夹着的空间中,除了发光部以外的透光部分成为不存在任何物体的空间。因而,例如下侧的透明电极可直接成膜在其中一个透光性基板上。
但是,上侧的透明电极中,透光部分与发光部为非平面,因此难以直接形成在有机EL层上。因此,需要另一工序,即:将上侧的透明电极预先形成在另一个透光性基板上,进而在其上形成有机EL层。并且,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将有机EL层在由上下的透明电极夹着的状态下予以贴合的工序,增加了制造上的繁琐性,从而损害量产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49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量产性优异的结构的发光面板。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具备放出光并使光透射的透射发光区域,其中,所述透射发光区域具有放出光的光放出部及使光透射的透光部,所述光放出部具有放出光的发光部、以及遮挡并反射光的导电性的反射层,所述发光部具有:导电性且透光性的第1电极层,电连接于所述反射层的一面;导电性且透光性的第2电极层,与所述第1电极层相向配置;以及有机EL层,介隔在所述第2电极层与所述第1电极层之间,所述透光部具有未设置所述反射层的所述第1电极层、所述第2电极层及所述有机EL层,在所述透光部的所述第1电极层与所述有机EL层的空间内,填充有绝缘性且透光性的树脂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的平面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沿着图1的Ia-Ib线的剖面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用于对与发光面板相关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平面结构的概念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Ia-IIb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3的IIc-IId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着图3的IIe-IIf线的剖面图。
图7是将图6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8是用于对与发光面板相关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9是将图8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10是用于对与发光面板相关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11是将图10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参照图1、图2,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发光面板的原理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平面结构的概念图。图2是表示图1的Ia-Ib线剖面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平面型的发光面板100具有透射发光区域10及设置在其周围的周边区域20。透射发光区域10如后文详述,是放出光,而且光可透射过第1主面100A与第2主面100B之间的区域。
发光面板100如图2所示,可采用其两侧的第1主面100A与第2主面100B分别具有平面状的板状形态的发光面板。或者,第1主面100A与第2主面100B也可为非平面。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透射发光区域10仅从第1主面100A与第2主面100B中的任一个放出光。例如,如图2及图3中的箭头L1所例示,从第1主面100A侧放出光,而从第2主面100B侧实质上不放出光。或者,也可与此相反,从第1主面100A实质上不放出光,而从第2主面100B放出光。
此外,透射发光区域10的一部分使光透射。例如,如图2中的箭头L4所示,光可从第1主面100A侧透射到第2主面100B侧,而且,如箭头L3所示,光可从第2主面100B侧透射到第1主面100A侧。
另一方面,周边区域20例如是适当设置电极焊垫(pad)或驱动电路及其他各种周边电路或周边设备等的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必需要周边区域20,也可适当省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77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屏幕亮度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