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0620.3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4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孝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福 |
主分类号: | B61B13/12 | 分类号: | B61B13/12;B65G23/04;B65G35/06;B65G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刘灿强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摩擦 驱动 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其是于摩擦驱动区域中,以设置于行走路径侧的摩擦驱动轮推进搬运用行走体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已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构成为与通过搬运用行走体支持的被搬运物支持台的行走方向平行的侧面作为摩擦面,于所述摩擦面压接行走路径侧的摩擦驱动轮,通过该摩擦驱动轮使搬运用行走体行走前进的构造,或者未记载于专利文献,但所述摩擦面并非设置于所述被搬运物支持台,而是设置于支持所述被搬运物支持台的搬运用行走体,以所述搬运用行走体的摩擦面压接摩擦驱动轮的构造。在任一情况下,已知的构造均是以后推连续行走形式以及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作为使用所述摩擦驱动轮使搬运用行走体行走前进的摩擦驱动区域的构造。于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中,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构成为在该摩擦驱动区域的入口与出口的2个位置上设置摩擦驱动轮,且出口的摩擦驱动轮的圆周速度稍慢于入口的摩擦驱动轮的圆周速度,使以入口的摩擦驱动轮送进摩擦驱动区域的各搬运用行走体通过从后方送进该摩擦驱动区域内的被搬运物支持台从后方推动而驱动。此外,于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中,是构成为以小于搬运用行走体侧的摩擦面全长的间隔配置摩擦驱动轮,使各搬运用行走体相隔预定间隔而行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2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中,于搬运用行走体的行走路径中,会有将各搬运用行走体以前后方向堆积贮藏的贮藏路线,以及将各搬运用行走体搬运的被搬运物之间的间隔扩张至预定间隔的状态下使各搬运用行走体行走,而使对该被搬运物的作业更容易进行的作业路线的两种路线共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虽然在前者的贮藏路线中适用所述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但为了将所述贮藏路线的贮藏效率提升,而构成为使各搬运用行走体的全长缩短到必要的最小限度,因此后者的作业路线中只能适用所述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亦即,无法将所述后推连续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适用于所述作业路线。然而,适用于所述作业路线的所述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中,由于各摩擦驱动轮的磨耗造成圆周速度微小的差异,或是各摩擦驱动轮与搬运用行走体侧的摩擦面之间微小的滑动等原因,使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之间的间隔产生变异,而可能对该作业路线上的作业,特别是以自动机器进行的自动作业造成妨碍。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出了能解决上述过去在设置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形式的摩擦驱动区域的状况下产生的问题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本发明的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为了容易理解与后述实施例的关系,将说明该实施例时使用的组件符号以括号括起来表示时,可利用摩擦驱动的搬运装置构成为:支持被搬运物支持台(2)的搬运用行走体(1)是由与行走方向平行的负载杆(3)以及支持所述负载杆(3)的多个滑接轮(4a~4b)所构成;在支持引导所述滑接轮(4a~4b)的导轨(8)所构成的行走路径中的特定摩擦驱动区域(A2)上,压接于连续形成在所述负载杆(3)的全长整体上的摩擦面(10)的摩擦驱动轮(12)以小于所述负载杆(3)全长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特定摩擦驱动区域(A2)中,使各搬运用行走体(1)相距预定间隔行走,其中,构成为于所述负载杆(3)的长度方向两端中至少一端的端部上设置自由切换于往该负载杆(3)延长方向延伸的延伸姿势,以及未自该负载杆(3)延伸的收纳姿势的延长杆(14);所述延长杆(14)的前端设有当该延长杆(14)处于延长姿势时,抵接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1)的端部,以阻止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1)彼此往相对接近而使所述预定间隔变窄的方向移动的抵接部(14b)。
再者,与延长杆(14)的前端抵接部(14b)抵接的“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1)的端部”形成为当所述负载杆(3)前后两端上设置延长杆(14)时,相对侧的搬运用行走体(1)的延长杆(14)的前端的抵接部(14b);而当所述负载杆(3)前后两端仅于其中一端的端部上设置延长杆(14)时,是形成为相对侧的搬运用行走体(1)的负载杆(3)中未设置延长杆(14)的一侧的端部。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福,未经株式会社大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0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