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锌粉末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1714.2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5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润;今井克宏;近藤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粉末 及其 制造 方法 | ||
关联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主张于2012年7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48531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考而纳入本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氧化锌板状颗粒的氧化锌粉末。
背景技术
氧化锌(ZnO)是通过适当的材料设计而能够赋予其导电性、热电性、压电性等各种性能的材料。众所周知,为了提高这些特性,形成特定的晶面取向是有效的。例如,作为得到形成了取向的烧结体的方法,已知有以下方法:使用板状颗粒作为原料,使用流延成形(tape casting)、挤出成形等这样的对板状颗粒施加剪切力的成形方法来制作成形体,并对其进行烧结(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9552号公报))。
目前为止,虽然人们提出了制作各种粒径的板状氧化锌颗粒的方法,但是,几乎所有的颗粒都是致密的板状颗粒(参见例如非专利文献1(J.Vac.Sci.Technol.B28(2),C2C16-C2C19(201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80756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3512838号公报)和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3559293号公报))。但是,在以粒径超过1μm的致密的板状氧化锌颗粒作为原料,并应用上述那样的施加剪切力的成形法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容易制作具有高取向度的成形体,但是难以使掺杂物等添加物质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在板状致密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几百nm以下,比较微细的情况下,虽然容易使添加物质均匀分散,但是,不能对颗粒充分施加剪切力,难以制作具有高取向度的成形体。这样,难以使成形体同时具有高取向度和添加物质的均匀分散性。
作为得到取向烧结体的其他方法,已知有对浆液施加磁场的方法(参见例如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4378535号公报))。根据该方法,虽然即使使用微细原料也能够得到具有高取向度的成形体,但是,需要使用超导磁铁,存在成本增高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95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8075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3512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3559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437853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Vac.Sci.Technol.B28(2),C2C16-C2C19(20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此次发现能够提供可以使成形体或者烧结体兼具高取向度和添加物质的高均匀分散性的氧化锌粉末。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成形体或者烧结体兼具高取向度和添加物质的高均匀分散性的氧化锌粉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氧化锌粉末,该氧化锌粉末包括多个氧化锌板状颗粒,
上述氧化锌粉末具有1~5μm的体积基准D50平均粒径和1~5m2/g的比表面积,
上述氧化锌粉末在基板上二维地单层排列时,(002)面的取向度在4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氧化锌粉末的制造方法,是氧化锌板状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括:
使用含锌离子的原料溶液,利用溶液法来生成氧化锌前驱体板状颗粒的工序;
以及按温度时间表使上述前驱体板状颗粒升温至预烧温度来进行预烧,生成包括多个氧化锌板状颗粒的氧化锌粉末的工序,其中,上述温度时间表包含以150℃/h以下的速度进行升温的温度域。
附图说明
图1是例1中得到的氧化锌前驱物质的SEM图像。
图2是例1中得到的本发明的氧化锌粉末的SEM图像。
图3是例2中得到的本发明的氧化锌粉末的SEM图像。
图4是例3中得到的比较方式的氧化锌粉末的SEM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氧化锌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1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