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361.8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9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城井宏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杨本良;吴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角 调式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体格和驾驶姿势来调节方向盘的高度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改良。具体而言,是一种实现即使操作杆的操作力不特意增大也能够使得用于将上述方向盘的高度位置保持于调节后的位置的力足够大的构造。此外,作为本发明对象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除了当然包括能够仅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的结构之外,也包括不仅能够调节高度位置还能调节前后位置的所谓溃缩式可调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转向装置采用如图7所示的将方向盘1的转动传递给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并随着该输入轴3的转动推拉分列左右的一对拉杆4、4,以向前车轮施加转向角的结构。上述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于转向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轴5在沿轴向插入圆筒状转向柱6的状态下被支承于该转向柱6并能够自由旋转。另外,该转向轴5的前端部藉助万向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该中间轴8的前端部藉助另一万向接头9与上述输入轴3连接。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装配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因此,通过将用于施加助力的动力源的电动机10支承在固定于转向柱6的前端部的壳体11,而将该电动机设置在上述转向柱6的前端部。而且,该电动机10的输出转矩(辅助力)藉助设置于上述壳体11内的齿轮单元等施加至上述转向轴5。
如上所述的转向装置中通常装配有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体格和驾驶姿势来调节上述方向盘1的高度的倾斜机构。作为装配有这样的倾斜机构的转向装置,一直以来广为人知的是例如专利文献1~3所述结构的装置。上述图7所述的现有结构即是其中专利文献2、3所述的结构,在该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利用配置于宽度方向(设置转向装置的车身的宽度方向)的倾斜轴13支承上述壳体11的上部前端部,使其能够相对于车身12进行摆动位移。另外,在上述转向柱6的轴向中间部(不包括两端的范围,与中央部不同,包括接近于端部的部分)靠后端的部分设置有支承架14,该支承架14支承车身12。该支承架14具有沿宽度方向左右隔开的一对支承板部15,在利用这两个支承板部15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上述转向柱6的轴向中间部靠后端部分的状态下,将该支承板14支承于上述车身12。另外,在上述转向柱6的轴向中间部下表面,在被上述两支承板部15所夹持的部分设置有位移支架16。
而且,在上述两支承板部15形成有以上述倾斜轴13为中心的圆弧状的上下方向较长的上下方向长孔17,在以上述位移支架16的一部分与这两个上下方向长孔17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形成有通孔18。此外,由于图7所示的结构组装有不仅上述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而且前后位置也可调的溃缩式结构,因此上述通孔18形成为上述转向轴5以及上述转向柱6的轴向较长的长孔。与此相应,转向轴5以及转向柱6形成为可伸缩的结构。下面,参照日本特愿2011-214698所公开的图8~9说明装配有这样的可伸缩结构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更具体的结构。
在转向柱6中,配置于后侧的外柱19的前部与配置于前侧的内柱20的后部以能够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合,使得转向柱6总长度可伸缩。其中,在由例如轻质合金压铸成型而制造的外柱19的前部设有切缝21,从而使该前部的内径能够弹性扩大和缩小。另外,在从左右两侧夹持该切缝21的部分设有一对分置左右的被夹持板部22、22,通过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2、22构成位移支架16。另外,在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2、22上形成有前后方向较长的通孔18、18。另外,在设置于支承架14的配置于从左右两侧夹持上述位移支架16的部分的分置左右的一对支承板部15、15,形成有以倾斜轴13(参照图7)为中心的局部呈圆弧状的上下方向较长的上下方向长孔17、17。而且,在这两个上下方向长孔17、17以及上述两通孔18、18内,沿宽度方向插入有倾斜螺栓(tilt bolt)、推拉杆等倾角调节用杆状部件23。
而且,上述倾角调节用杆状部件23的轴向一端设有调节杆24(倾角调节杆),轴向另一端设有锚固部25,轴向中间部靠近一端的部分设有凸轮装置26,从而形成基于上述调节杆24的摆动使上述两支承板部15、15的内侧面的彼此间隔扩大和缩小的倾斜锁定机构。上述锚固部25是设于上述倾角调节用杆状部件23的另一端的形如螺栓头的部件,其整体呈圆板状,使形成于内侧面的第一卡合凸部27与一侧(图9右侧)的上下方向长孔17以只能沿该上下方向长孔17位移的方式卡合。因此,尽管上述倾角调节用杆状部件23能够沿这两个上下方向长孔17、17升降,但不会以自身的轴为中心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瓶
- 下一篇:气缸装置和液压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