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保可预测和可量化的联网性能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650.8 | 申请日: | 2013-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C·金;A·G·格林伯格;A·达巴格;Y·A·卡利迪;D·班塞尔;S·坎杜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3 | 分类号: | H04L12/8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保 预测 量化 联网 性能 | ||
确保可预测且可量化的联网性能。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将无拥塞网络核与基于系统管理程序(即,基于边缘)的扼流设计相组合以帮助确保量化且不可变的订阅带宽速率。系统管理程序中的轻量垫片层能自适应地扼流VM到VM的话务流的速率。接收系统管理程序可以检测拥塞并且传递回发送系统管理程序要管制速率。作为响应,发送系统管理程序可以降低传送速率以缓解接收系统管理程序处的拥塞。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原理延及在无拥塞网络上通信的任何消息处理器。
背景
1.背景和相关技术
计算机系统及相关技术影响社会的许多方面。的确,计算机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已转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现在,计算机系统通常执行在计算机系统出现以前手动执行的许多任务(例如,文字处理、日程安排、帐目管理等)。最近,计算机系统彼此耦合并耦合到其他电子设备以形成计算机系统及其他电子设备可在其上传输电子数据的有线和无线计算机网络。因此,许多计算任务的执行分布在多个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或多个不同的计算环境中。
在一些环境中,计算机系统在云计算环境中操作。在云计算环境中,云服务提供者使用公共的底层物理网络来主存多个顾客的应用(有时被称为“承租人”)。承租人可以是独立部署且由单个顾客单独所有(即订阅)的虚拟机(“VM”)或应用进程集。可以使用到达能力隔离来缓解承租人之间的直接干扰。然而,到达能力隔离是不足够的,因为恶意的或不小心的承租人仍然能够通过仅在其自己成员(VM)之间交换繁重话务来干扰网络数据面中的其它承租人。
相应地,可以使用其它技术来试图隔离承租人的性能。一些技术依赖于传输控制协议(“TCP”)的拥塞控制。然而,承租人实质上通过使用许多TCP流(连接)和使用TCP的变体来达到对网络的无边界利用。承租人还可使用对拥塞控制不作响应的其它协议,诸如举例来说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对承租人联网堆栈的信任也是一个问题。
而且,常规网络内服务质量(“QoS”)机制(例如,具有加权公平排队(“WFQ”)的分开队列)并不缩放。当承租人频繁加入和离开时,为了区分性能来使用这些QoS机制也是复杂且昂贵的。在发送方侧静态地扼流每一VM是低效而无能的,因为其浪费任何未使用的容量,并且给定足够数目的VM,承租人总能够以基本上应用于每一VM的任何静态速率导致性能干扰。
相应地,在云计算环境中,至少部分地由于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可靠地阻止比例不均的带宽消耗的方式来管制网络话务可能是困难的。
简要概述
本发明延及确保可预测且可量化的联网性能。各实施例解决接收计算机系统处的联网拥塞。计算系统管理一个或多个消息处理器。例如,在虚拟机环境中,系统管理程序管理一个或多个消息处理器。访问用于消息处理器的订阅带宽。该订阅带宽指示用于该消息处理器的量化且不可变的最小带宽。
从无拥塞网络核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流从发送消息处理器发送并且定向到接收消息处理器。计算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组合带宽。检测接收计算系统处拥塞的发生。响应于检测到拥塞的发生,与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消息处理器被标识为订阅带宽的违反者。该至少一个违反消息处理器是一个或多个数据流之一的发送消息处理器或接收消息处理器。确定该至少一个违反消息处理器的违反程度。
确定用于递送至与该至少一个违反消息处理器相对应的发送方侧自适应速率限制器的反馈。该反馈指令发送方侧自适应速率限制器降低源自该至少一个违反消息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带宽。该反馈被发送到无拥塞网络核以供递送至发送方侧自适应速率限制器。
提供本概述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不旨在标识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