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转移压印膜的装饰部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700.2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0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M·博克哈德特;N·鲁兹;M·沙芬博格;L·布雷默;S·M·埃普;M·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恩哈德库兹基金两合公司;OVD基尼格拉姆股份公司;卡巴-诺塔赛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1/17 | 分类号: | B44C1/1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江漪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印膜 装饰部 基板 压印 载体膜 转移层 边缘间隔 线状切口 冲压 脱开 压印辊 粘胶层 挺杆 施加 | ||
1.一种用于借助压印辊(24)、压印挺杆(24’)将压印膜(1)的装饰部段(16)转移到基板(23)上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印膜(1)包括载体膜(11)、布置在所述载体膜(11)上的转移层(13)以及布置在所述转移层上的粘胶层(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所述压印膜(1);
b)将与所述装饰部段(16)的边缘间隔开不多于2毫米并且构造成线状切口的至少一个切口(15)冲压到所述转移层(13)内,所述至少一个切口构成冲压区域;
c)将所述装饰部段(16)压印到所述基板(23)上,其中,从所述粘胶层(14)侧将所述线状切口引入到所述压印膜(1)内;
d)使剩余的压印膜(1r)从压印有所述装饰部段(16)的基板(25)脱开;
其中,所述冲压区域(15s)具有0.5毫米到2.5毫米的宽度,所述切口(15)具有0.05毫米到0.5毫米的平均宽度,并且所述切口(15)切断20%到100%之间的所述转移层(13)。
2.一种用于将压印膜(1)的装饰部段(16)转移到基板(23)上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印膜(1)具有载体膜(11)、布置在所述载体膜(11)上的转移层(13)以及布置在所述转移层上的粘胶层(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所述压印膜(1);
b)将与所述装饰部段(16)的边缘间隔开不多于2毫米并且构造成线状切口的至少一个切口(15)冲压到所述转移层(13)内,其中,从所述粘胶层(14)侧将所述线状切口引入到所述压印膜(1)内,所述至少一个切口构成冲压区域;
c)将胶粘剂施加于基板(23)上或将胶粘剂施加于所述压印膜(1)上,
d)将压印膜和基板放到一起,
e)使所述胶粘剂硬化或干燥,
d)使剩余的压印膜从压印有所述装饰部段(16)的基板(25)脱开;
其中,所述冲压区域(15s)具有0.5毫米到2.5毫米的宽度,所述切口(15)具有0.05毫米到0.5毫米的平均宽度,并且所述切口(15)切断20%到100%之间的所述转移层(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方法步骤b)中将至少一个闭合的切口(15)冲压到所述转移层(13)内,所述闭合的切口围绕所述装饰部段(16)。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方法步骤b)中将开口的切口(15)冲压到所述转移层(13)内,所述开口的切口在所述压印膜(1)的相对边缘之间延伸,并且包围所述装饰部段(16)。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方法步骤b)中冲压出多于一个切口(15),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切口(15)构成冲压区域(15s)。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2到40个切口(15)引入所述冲压区域(15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3到4个切口(15)引入所述冲压区域(15s)。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切口(15)具有恒定的间距。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15)完全切断所述转移层(13),但止于所述载体膜(11)的面向所述转移层(13)的表面之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方法步骤c)之后,经冲压的转移层在脱开时或者在脱开后不久或就在脱开前断裂。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方法步骤e)之后,经冲压的转移层在脱开时或者在脱开后不久或就在脱开前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恩哈德库兹基金两合公司;OVD基尼格拉姆股份公司;卡巴-诺塔赛斯有限公司,未经雷恩哈德库兹基金两合公司;OVD基尼格拉姆股份公司;卡巴-诺塔赛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7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