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4036.5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5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若林宏树;黑田义人;木本幸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7/12 | 分类号: | F16F7/12;B60R19/18;F16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牛蔚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吸收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能量吸收部件,其在部件厚度方向上具有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层合结构,并且,作为所述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至少包含含有向单向拉齐的增强纤维与树脂的复数个单向构件、及含有增强纤维织物与树脂的复数个交叉构件,所述能量吸收部件为内部收纳有内置物的能量吸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单向构件的端部被配置在所述部件的树脂层内,并且所述复数个单向构件的在外部负荷输入方向上的长度依序改变,位于部件厚度方向的内层侧的单向构件的长度比位于外层侧的单向构件的长度短,各单向构件中压弯或压坏进展时自部件的外层侧开始逐渐进展,所述单向构件分别被夹持于交叉构件与交叉构件之间而层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部件,其中,将所述复数个单向构件的增强纤维的拉齐方向全部设定为所述外部负荷输入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部件,其中,在所述复数个单向构件的增强纤维中使用拉伸弹性模量为290GPa以上的碳纤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部件,其中,在所述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层合结构的任意部位处夹入有芯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部件,其中,作为所述复数个交叉构件,设置为含有相对于所述外部负荷输入方向而言的增强纤维的取向角度为0度/90度的增强纤维织物的交叉构件、及含有相对于所述外部负荷输入方向而言的增强纤维的取向角度为±45度的增强纤维织物的交叉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部件,其中,交叉构件被配置作为在所述部件厚度方向上层合的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的最外层与最内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吸收部件,其中,在所述最外层的交叉构件的外侧,进一步配置有用于形成外观特征面的纤维增强树脂层。
8.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能量吸收部件为内部收纳有内置物的能量吸收部件,其中,在部件厚度方向上层合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复数层纤维增强树脂层至少包含含有向单向拉齐的增强纤维与树脂的复数个单向构件、及含有增强纤维织物与树脂的复数个交叉构件,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依序改变所述复数个单向构件的在外部负荷输入方向上的长度并层合所述复数个单向构件,使得位于部件厚度方向的内层侧的单向构件的长度比位于外层侧的单向构件的长度短,各单向构件中压弯或压坏进展时自部件的外层侧开始逐渐进展,所述单向构件分别被夹持于交叉构件与交叉构件之间而层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40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