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0840.4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8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浩一;佐佐木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偏光 偏振 保护膜 | ||
提供可以抑制在使用取向聚酯薄膜作为1对偏光板两者的偏振片保护膜时的虹斑产生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背光光源、2个偏光板、以及配置于前述2个偏光板之间的液晶单元,前述背光光源为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前述偏光板为在偏振片的两侧层叠有偏振片保护膜的构成,配置于入射光侧的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膜的至少一个、以及配置于出射光侧的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膜的至少一个是具有4000~30000nm的延迟量以及1.7以下的Nz系数的取向聚酯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详细而言,涉及虹斑产生得到改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中使用的偏光板通常为由2张偏振片保护膜夹持用碘对聚乙烯醇(PVA)等染色了的偏振片的构成,作为偏振片保护膜,通常使用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近年来,伴随LCD的薄型化而要求偏光板薄层化。然而,为此而减薄用作保护膜的TAC薄膜的厚度时,会发生无法获得足够的机械强度,且透湿性恶化的问题。此外,TAC薄膜非常昂贵,强烈需要廉价的替代原材料。
因此,出于偏光板的薄层化的目的,提出了使用聚酯薄膜代替TAC薄膜,使得作为偏振片保护膜即使厚度薄也能保持高耐久性的方法(专利文献1~3)。
聚酯薄膜与TAC薄膜相比耐久性优异,但与TAC薄膜不同,由于具有双折射性,因此将其用作偏振片保护膜时,存在因光学畸变导致画质降低的问题。即,具有双折射性的聚酯薄膜由于具有规定的光学各向异性(延迟量),因此用作偏振片保护膜时,若从斜向观察,则会产生彩虹状色斑,画质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1~3中,采用了通过使用共聚聚酯作为聚酯来减小延迟量的对策。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也无法完全消除彩虹状色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6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19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05773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1-162198
发明内容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本发明人等发现了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光源、进一步使用具有一定延迟量的取向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专利文献4)。然而,发明人等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反复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存在如下新课题:即使是如上进行了改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1对偏光板两者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若从斜向观察,则根据角度仍存在产生虹斑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在使用取向聚酯薄膜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1对偏光板两者的偏振片保护膜时抑制虹斑产生。
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夜以继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用作偏振片保护膜的取向聚酯薄膜的延迟量以及|ny-nz|/|ny-nx|所示的Nz系数这样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使用聚酯薄膜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1对偏光板两者的偏振片保护膜时的虹斑产生。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加以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良的结果而完成的发明。
代表性的本发明如下。
第1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背光光源、2个偏光板、以及配置于前述2个偏光板之间的液晶单元,
前述背光光源为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
前述偏光板为在偏振片的两侧层叠有偏振片保护膜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0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导方法及引导系统
- 下一篇:用于移动装置获取辅助的装置、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