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0875.8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8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伸司;田中秀明;佐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4/505;H01M4/52;H01M10/0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系 有机 电解液 二次 电池 | ||
1.一种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含有能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能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隔离所述正极和负极的隔离体,以及包含有机溶剂和锂盐电解质的混合液的电解液,
下式所示的正极与负极的对充电容量比(A/C)为1.10以上且1.35以下,
A/C=β×(负极充电容量×α)/(正极充电容量×η×τ)
式中的α是用负极面积/正极面积表示的电极面积系数,α>1.0,β是设计系数,0.85≤β≤1.15,η表示(25℃下的充放电效率)/(55℃下的充放电效率)所示的充放电效率比,τ表示(55℃下的充电容量)/(25℃下的充电容量)所示的温度特性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环境下的上限温度下进行了充电时的所述对充电容量比(A/C)为1.10以上且1.3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用下述组成式(1)表示的、具有层状系的晶体结构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
Li1.5[NiaCobMnc[Li]d]O3···(1)
式中的a、b、c和d满足0<a<1.4、0≤b<1.4、0<c<1.4、0.05≤d≤0.5、a+b+c+d=1.5、1.0≤a+b+c≤1.4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在所述式(1)中,a、b、c和d满足0<a<1.3、0≤b<1.3、0<c<1.3、0.05≤d≤0.5、a+b+c+d=1.5、1.0≤a+b+c≤1.3的关系,并且通过在4.3V~4.75V的范围进行充放电循环使得所述层状结构的一部分变化为尖晶石结构,向所述尖晶石结构的变化量相对于能够从层状结构变化为尖晶石结构的理论结构变化量的比例k为0.25以上且小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在所述式(1)中,a、b、c和d满足0.25≤a≤0.525、0≤b≤1.0、0<c≤1.0、0.1≤d≤0.4、a+b+c+d=1.5、1.1≤a+b+c≤1.25的关系,并且向所述尖晶石结构的变化量的比例k为0.35以上且小于0.85。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BET比表面积为0.8m2/g以上且6.0m2/g以下,50%通过粒径为1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中含有粘结剂以及作为导电助剂的碳材料,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碳材料以及粘结剂的总和,所述碳材料的含量为5质量%以下,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为5质量%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08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接有端子的铝电线
- 下一篇: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