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3814.7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4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堀内敬介;西原淳夫;中津欣也;桑野盛雄;原阳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1L23/47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中,搭载的部件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受到重要关注。将蓄电池的直流电流转换为电动机的交流电流的电力转换装置也不例外,也寻求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其结果是,因发热密度变大,所以需要提高冷却性能。
在构成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子部件中发热量最大的部件为功率半导体组件。为了提高该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冷却性能,去除热阻大的润滑脂,并且从半导体元件的两面进行散热的两面冷却结构(专利文献1~3)是有效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8094454B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0143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0289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为了将不使用润滑脂而将散热器与功率半导体组件一体化并且进行两面安装,存在两个密封上的问题。一个是冷却剂向组件内部的侵入,另一个是冷却剂向组件外部的流出。
上述文献1中采用仅由树脂铸型将完全分开的2个散热器接合的结构,存在冷却剂从2个散热器之间的隙间向内部树脂侵入的问题。树脂材料,因其高分子结构的原因使冷却剂通过至元件,因此难以使用乙二醇和丙二醇等导电性的冷却剂。另外,即使使用绝缘性的油、非活性冷却剂也因树脂发生膨润/变质而产生接合部的强度降低的问题。
另外,上述1~3文献中用于使冷却剂不向组件外部流出的密封结构也存在各种问题。图1是示意地表示各文献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密封结构的截面图。图1(a)是与文献1相当的结构,利用2个散热器(3a、3b)隔着半导体元件10,并且由保持整体的环状的部件2构成的功率半导体组件插入构成流路的壳体4的开口部,隔着上述散热器3上的密封材料1将第一盖5和第二盖6固定来实现高密封性。图1(b)是与文献2相当的结构,为使左右的散热器(7a、7b)一体化来防止冷却剂向半导体元件10内部的侵入的结构,并且,在一体化而成的凸缘部7c下表面与壳体4之间放入密封材料,由此实现高密封性。图1(c)是与文献3相当的结构,在一体化而成的凸缘部7c上表面与盖5之间放入密封材料,由此实现高密封性。
此外,图1(a)的结构设定为在纸面向下方向上串联地配置多个功率半导体组件,在任一公知技术中将多个功率半导体组件密封。在将多个功率半导体组件密封时,因功率半导体组件制造偏差而产生若干问题。图1(a’)表示仅特定的功率半导体组件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的情况,有可能产生如箭头11所示的液体泄漏。图1(b’)中,表示仅中央的功率半导体组件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的情况,不仅本来为了进行冷却而要流过的散热器周边,在功率半导体组件下部也产生旁通流,冷却性能有可能降低。另外,凸缘部7c较大,因此,在将多个功率半导体组件并排安装的情况下,在小型化方面存在问题。图1(c’)中,表示仅中央的模块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的情况,产生如箭头13所示那样的旁通流,存在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冷却性能不能够充分发挥的问题。
并且,这些公知例均利用螺栓紧固或者焊接等的方法密闭,通过压扁密封材料来确保密封可靠性,因此施加于密封材料的按压力变得重要。由此,在进行螺栓紧固的情况下,存在功率半导体组件最接近的螺栓周围与流路干渉的问题、需要螺栓根数变多的难以组装的问题。另外,替代螺栓紧固而进行焊接的情况下,为了减轻因焊接热对功率半导体组件的损害,存在结构变得复杂化/大型化的问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适用于通过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动作将电力从直流转换为交流、从交流转换为直流的电力转换装置。并且包括:功率半导体元件、传送直流电流的导体板、与上述导体板电连接的主端子和具有收纳功率半导体元件和上述导体板的壳体的功率半导体组件;收纳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流路形成体;和固定功率半导体组件的盖,上述盖形成有凹部和形成在上述凹部的底面部的开口,上述壳体形成有供上述主端子贯通的贯通孔,并且上述壳体以上述贯通孔与上述开口相对的方式固定于上述凹部,上述壳体的侧壁与上述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气密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冷却剂向具有两面冷却结构的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内部侵入和冷却剂向模块外部流出,因此能够兼顾高冷却性能和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各文献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模块的图。
图3是逆变器电路140、142的电路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38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